“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教育前行的道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坚定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前提。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古稀之年仍信念坚定,将毕生精力献给经济学研究和青年人才培养。他主持编写重点教材,为学生讲授多门课程,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学利、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张艾平,他们怀着上好思政课的信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只有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陶冶道德情操,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保障。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的农加贵,38年坚守大山深处,用知识与爱心照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安慧霞、安徽省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梅,他们用奉献精神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好老师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涵养扎实学识,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所在。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功能介孔材料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却从未忘记给本科生上课,每年更新课件,拓展学生知识面。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俞正强,用生动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坚,81岁高龄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学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勤修仁爱之心,是教书育人的核心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副校长贺来虎,扎根农村教育33年,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灵之花。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刘小清,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特别的爱心让特殊学生绽放光彩。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王旭,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教师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故事,是广大教师感人事迹的缩影。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以楷模为榜样,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铸就教育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