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更姣焦点解决学习分享第82天(约练24次9咨5来4观6学)
今天的咨询有两位咨询师:刘丹和李松卫 来访者:爸爸、妈妈和女儿
时间设置:50+10+30分钟
案情:女儿要换工作到异地,爸爸十多年在外地工作内退回家后没多久也要到外地去重新创业,妈妈失眠脾气暴躁。
咨询脉络:怎么称呼?来访原因?具体症状?面对症状的互动情况?每个成员存在的冲突?怎么排序?有什么思考?假设相冲突的两种情况分别发生会有什么不同?
笔记摘录:发现资源,协同咨询,给予思考任务:外向型思维方式,想三个以上系统外解决的方式?宠物、管新的方向,妈妈陪爸爸一起创业。矛盾心理:妻子一方面希望留下来,一方面希望去创业。丈夫一方面又想去创业,一方面又担心妻子孤单。都往前走一步,如果留下来会是怎样?如果去创业了又会怎样?妻子,如果不去创业,我会愧疚,如果他去创业了,又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停下来再想一想。丈夫:南边有搞技术的同学,以后交通发达了,可以有更多机会陪老婆。夫妻创业可能不太方便。
妻子听了丈夫和女儿的表达以后有什么想法,感觉是爱我的,但也会有压力。
女儿的表情:担心、好奇,之前有没有聊过,之前妈妈和爸爸分开的感受有没有关心过,有什么感受。很厉害!具体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觉得妈妈以前需要爸爸吗?觉得生活上不需要。那为什么还要维持这个婚姻?觉得关系不错。婚姻关系存在的需要。是因为爱人反正会要回来的还是因为真爱这个人的信念?那这次会怎么样?
咨询师解答:系统式咨询:两个咨询师承担的功能不同,米兰小组,开发多种可能性,短程咨询,长间隔的短程,10次以内。更多的横向扰动家庭成员。第一次主要任务:建立关系、了解咨询目标、各自目标不同。症状缓解后对家庭系统结构反而会有影响,失眠问题可能解决,但可能因此破坏了原有的合理的家庭结构。感觉咨询师问话速度和频率比较快?需要罗列各种不同的可能的方案,保持中立,且需要在一次咨询尽快的罗列出来,先提出问题让他们分别思考,在休息时间会各自选择有意义的部分再去思考,是为接下来咨询作铺垫。强调怎么称呼的意义:为了沟通快速准确,需要他们自己去表达希望怎么称呼,按约定称呼来对话代表平等中立,有时按角色称呼时,会强调不同的角色的责任,防止治疗联盟解体。
第一个环节,妈妈的状况怎样,中焦:日常的角度,人际之间的关系?面对症状时的互动模式?以症状为中心的三人互动模式。
第二个环节:退到后场观察关系(内部彼此忠诚,共同点是都认为女儿迟早是要独立的),反馈看到的共同点,按资源取向,(不是靠咨询师来解决,而是去抓住家庭里的资源,利用系统中最容易利用)看到特质优点,陈述事实,激活资源,予以赋能,(年轻、最有头脑的、具有外向型思维的人,)给任务,思考系统外解决的方式。
协同咨询师:把家庭成员中可利用的成员(没有那么有压力最容易推动的成员)拿出来协助咨询师。
第三环节:干预:注意到矛盾心理,都往前走一步,生活会怎样?你会怎么应对?催眠的一种方法。复杂的,被看见,插话拖后腿,对改变的中立,不愿意改变也是被允许的,给了家庭对选择方向的自由度。两个咨询师的分工,前场后场交替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