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课文朗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范围内的朗读,有这样一些特点:
1、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力求顺畅流利;
2、全身心地投入,有充沛的感情,将文章的情感读出来;
3、声音响亮,身姿端正,仪态大方;
4、初步掌握一些朗读的表达技巧,将阅读感受传达给他人。
初中生在语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虽然在小学已经接受了朗读训练,但朗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种种缺陷和不良习惯(如身姿不正不直、声音含混不响亮等),有待在教学中加以改进。
比如《春》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从基础训练入手。
1、达成基本能力目标。即态度认真,投入感情,不可随意,不可松懈;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把握速度和节奏。
2、实现较高能力目标。即读得优美,掌握一定的技巧。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取用不同的教学目标。
那么,本课的朗读教学,首先,要读文识义,由文入景,因文生情。语言文字是载体和媒介,通过朗读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不仅获取文义,而且在脑海中产生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朗读的基础。例如朗读第一段:(我)盼望着,(我)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听到)春天的脚步近了。
上面括号中添加的文字,是应该在朗读中体会到的。其中的“我”既是作者,又是朗读者(学生)。告诉学生,应该有主体意识,把自己当成作者,把朗读课文当成一种主观化的感受和表达。“我”好像正在盼望春天,呼唤春天快点儿到来;同时又仿佛感触到春风已经来临,看到了大地渐成新绿,心情无比喜悦。
由文入景,因文生情,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综合心理意识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
其次,要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进而体会其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和意境之美(视学情选取适当目标)。文章之美既有宏观的(如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和篇章之美),又有微观的(如语言之美、修辞之美),二者互为存在条件。宜从语言之美入手,进而推进到宏观层面。课文的主体部分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可以引导同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景的,从而将“朗读”与“品味”结合起来,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