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写这篇文章基本是要展开自我批评的。
作为一个处于大三下学期、设计类专业在读学生,我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接踵而至的大作业、毕设、实习、以及比我小,却比我优秀很多的后辈们。
而今天,已经是四月的第二天了。也就是说,2016的四分之一,已经堂而皇之地从我眼前呼啸而过。掰着手指把剩下的八个月数完,也只要半分钟不到。
我的大学过了快要三年,而我几乎是惶恐地感觉到,我根本不像一个合格的大三学生。我记得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话“在大学你又不当学霸,又不谈恋爱,你到底在干嘛”虽然大学的选择绝对不止这两种,可是我想要知道,那么多的时间到底去了哪。
我觉得产生对于时间的惶恐,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真正专注投入地去做事情。举个例子,假设三个小时的时间,我是心无旁骛地在做着自己的工作,最后当我在笔记本上打上一个代表任务完成的钩钩,这时候心里最多的感觉,应该是放松与舒适吧。但是,假如我是,做十分钟工作刷一分钟微博的状态,最后三小时结束,心里只有握草怎么已经这么晚了啊来不及做了。要么牺牲健康熬夜,要么祈祷自己明天可以早起赶工。其实,难道真的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后悠哉睡觉的可能性吗?同样,假如我在过去的三年,专心地做了该做的事情,自己心里有了把握,对于未来的焦虑也会少一些吧。
另外一个对于时间的惶恐的原因,我觉得是没有做自己真正应该做和想要做的事情。其实我在过去也不是一事无成。保持绩点、学英语、参加学生会、组织校园活动、入党、运动减肥、打工赚零花钱、读书、好好经营了和室友的关系,大部分事情都七七八八做了。可是我知道,自己心里最想去填补的那个地方还留有大片空白。我是一个极度焦虑今后会找不到工作养不活自己的人,这种焦虑从我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了。所以,我对自己的交代就是,要好好为以后工作做准备。那我需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锻炼出一个好的身体,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以及培养专业以外的一两个技能。对于这几个方面,我都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深知我现在的综合水平,并不可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线。
我现在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时间在我身边流过。早上六点多起床,完整听写一篇两分钟的VOA需要二十分钟,校对答案与背诵听写错误是十分钟左右。洗漱吃早饭要半小时。然后十分钟走到教室,结束独处时光开始上课。一节课45分钟,起码会玩三次手机。订阅号会准时推送我今天要学的口语内容,一个句子的讲解是一分半,利用课间十分钟就可以好好学习两遍。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一天24小时,睡觉8小时,上课工作8小时,还有8小时空余。我是什么状态呢?睡觉基本没有满过8小时,上课工作或许有2小时是在开小差,另外8小时,有效利用的也许是4小时?3小时?如果我的每个8小时都好好利用的话,可能皮肤也变好了,读过的书垒起来会比我还要高,以及我的专业能力可以上好几个level吧。
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十年可以达到的成就,却没有意识到当下一年内可以做哪些改变。
可惜的是,知道了不去做,还是等于不知道。
开心的是,我还有未来的很多时间。
改变“间歇性的踌躇满志,长期性的混吃等死”状态,跳出安全区域,多一点勇猛精进。时间看得见。
最重要,我会见证自己最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不想到最后,我不敢与我成为的那个人相认。
(因为放假而完全松懈的几天,该做的事情也没好好做,时间与自我管理回到最开始的混乱状态。写下这些就当是一种剖析,自己心里也会好受一些,平静一些。第一次亲手给自己熬鸡汤,但还是希望今后少熬一点。鸡汤喝多了,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