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学习收获

一天的学习收获

一天学习、听课,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去了张学良纪念馆。

早上六点起床,简单吃了点早餐,和同事乘地铁到西安二十六中学参加培训。

一、上午激烈讨论

上午是关于《木兰诗》的文本研读,程翔老师提出了五个问题开讨论。一是,乐府诗集的基本了解。二是木兰与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不符,如何理解。三是,正音朗读。四是主题理解。五.文本的真实性问题

在讨论五个问题中,有几点印象深刻:

1.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有自己的专业藏书。程老师拿出自己的《乐府诗集》,讲了80年代自己买书的事情。后来还出示了《二十世纪文学研究》和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关于《木兰诗》主题的问题,里面没有爱国主题的提法。

2.不能把语文教死了。要有清晰答案,也要有思维的活跃。在关于“同行”读音时,给予学生选项,让学生思考。朗读分为气声和时声朗读法,气声内隐,和声外显,具体而定。这种问题老师不考。

3.主题如何确定。根据文本的内容确定主题,而不是根据导读和后来得到影视作品确定。《木兰诗》的主题是丰富的,不是单一的。程老师确定一个词;赞美。赞美一个叫木兰的女子,歌颂她美好的人性。爱国主题更多是强加的,不是文本的本身所呈现。更多的是孝道,热爱生活,甚至男女平等。

如何确定主题?程老师建议是:警惕政治因素,最明显的依据是诗文的详略安排。我觉得还是要有不一样思考,警惕惯常思维,我们似乎已经被洗脑,缺少思考。

4.《木兰诗》的真实性。

这里主要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问题。艺术真实是心灵的、理想的、思想的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真实。

5、感受

一堂课想上好,必须有足够的沉潜 和研究,不能只有教参,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发展提升的根本保障。

二、下午现场上课

临时邀请一个老师,上了第一课,难度很大,只讲了正音,明显内容不够。所在学校老师上了第二课时,设计很好。程老师临时上了一节写作课。

这堂课写作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上得别具一格,学生收获不小。给学生阶梯,中间过渡,一步步走向深入。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学有所得,立意深刻,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还有一点是,对于学生的问题不遮掩,直接打分不及格,而且让学生形成共识。不溢美,直面问题,才能引向深入。

这一节课切口很小,可是却带来了精彩呈现。不过,把这个和全人之美的写作课相比,就比较单薄,只注重一招一式,而没有课程理念。

三、程老师语录

1、备课不等于上课。备课是闭门造车,上课时真枪实弹。

2、中高考作文假大空明显,学生一定要说人话。

3、考试作文是特殊的写作方式,常规作文得多次修改。

4、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很复杂,语文课一定要朴实。

5、尊重文本客观面貌。

6、所有文学作品都表现人性。

7、不能把语文教死了,固然有清晰答案,更要有思维的活跃。

8、当语文老师,要有关于语文课本的专业藏书。

上完课已经是下午5点父母,坐地铁回家,到家6点多,在家停留约20分钟,搭同事车一同去学校。

儿子车上睡着,回房间继续睡。

买了黄厚江老师的《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的书,要在新网师开始共读,这是一个挑战,又是一次全新的开始,黄老师要亲自领读,用心方能收获更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