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年,宋真宗叹息:“每年送给契丹岁币300万两,是多了点,但可以接受。”此时,曹利用回来,说出宋辽和议情况,宋真宗大喜,心里乐开花。
曹利用,北宋名臣、宰相,能言会道,给宋辽带来一百多年的和平,也让宋真宗赢得面子。宋朝文人眼中,宋真宗比汉武帝、太唐宗还要厉害。
幽州之战、雍熙北伐,宋军前后损失十几万精兵,“杨家将”首领杨业殒命。从此,北宋对辽国心存畏惧,便采取守势,消极应对。
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韩德让率20万骑兵南征攻宋,横扫宋军,抵达澶州城下。此时,契丹前锋距离京师开封,就隔着一条黄河;冬季黄河结冰,铁骑畅通无阻。
强敌进犯,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高涨。床子弩反击下,辽国前锋大将萧闼凛被射穿头颅,当场阵亡,契丹不由胆寒,萧太后有了议和打算。
“见好就收”这是宋真宗的特点,他不敢与契丹死磕,担心遭遇不测,自己就报销在澶州,比宋太宗还惨。如此,宋真宗同意和谈,曹利用是代表。
曹利用能说会道,为人慷慨,是最佳人选。临行前,曹利用问皇上:“底线是多少钱?”
宋真宗犹豫一下,说:“如果不得已,给一百万也行。但是,关南之地,一定不能割让。”
曹利用出来,遇见寇准,被拦下来。寇准警告他:“皇上说一百万,你要是敢超过三十万,就没好日子过。”
来到契丹大营,曹利用看到了一幕:萧太后、韩德让坐在战车上,一起喝着酒,辽圣宗则坐在下面。可以说,萧太后才是辽国的主宰者,韩德让是知己。
酒过三巡,萧太后发话:“关南之地,晋(后晋)送给契丹,汉(后汉)也承认,周(后周)却据为己有。如今,宋朝理应还回来,以示诚意。”
关南之地,战略地位重要,是一道天然屏障,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周世宗将其夺回来。萧太后想拿回关南,宋朝自然不给,这是双方谈判的焦点之一。
曹利用回复:“关南之地,是晋、汉、周跟契丹的事情,我们宋朝是一概不知道的。”言外之意,契丹可以跟“后周”要,婉拒萧太后。
萧太后软硬兼施,侍卫们都怒目而视,想让曹利用屈服,同意谈判关南问题。
曹利用也不畏惧,他告诉契丹:“犒赏军费问题,我尚且不知道皇帝是否答应;关南的事情,我是一个字都不敢提。”
曹利用不屈服,萧太后也担心坏了议和大局,得不到岁币,便将谈判话题转移到岁币问题上。
反复商议之后,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宋辽为兄弟之国;每年岁币银两10万,绢20万,犒赏军费;契丹退出瀛洲、莫州,宋辽维持现有边界。
曹利用回来复命,恰巧遇见宦官,对方问他究竟给了多少?曹利用没说,只是伸出三根手指。
宦官误以为是300万,便跑回来告诉宋真宗。每年银绢300万两,确实多了,宋真宗面露难色,却也能接受。
宋真宗认为,300万就能搞定契丹,从此边境安宁,花这点钱也不要紧,就当是“赏赐”给弟弟吧。
不一会,曹利用走了进来,宋真宗急忙放下碗筷,假装问他:“契丹要多少钱呢?”
曹利用跪地,一边说自己有罪,一边说:“臣无能,不能完成使命,让皇上脸上无光。”
没得到具体数字,宋真宗更急,啥也没说,就一直催问“多少钱”。曹利用担心被处罚,却也硬着头皮,说“三十万,银10万,绢20万。”
得知是30万,宋真宗大喜,急忙将曹利用扶起来,直言:“不多,真的不多,爱卿立大功了,朕不会亏待你。”
宋辽和议成功,北宋赢得面子上的胜利,是辽国的“兄长”。至于每年30万两银子、绢,可以通过正常的榷场贸易取得,且利润远超30万。
澶渊之盟后,宋辽一百多年间,使者往来三百八十多次,双方关系密切,边境也没有战争,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曹利用建立大功,宋真宗也没亏待他,从此仕途顺畅,并得以出任丞相。但是,曹利用居功自傲,又不愿意对宦官妥协,结果被流放岭南,中途自缢而死。
唐宋八大将的苏辙评价:“汉武帝、唐太宗搞不定游牧骑兵,长期打仗,劳民伤财,却未能解决问题。宋辽和议成功,百姓不识干戈,宋真宗的功绩,超越了汉武唐宗。”
苏辙看来,宋真宗比汉武帝、唐太宗还要厉害,他让边境安宁了一百多年,这是汉唐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