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骨质疏松症“防”重于“治”,关键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及早预防。上面关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观点,你认为正确吗?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一般而言,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但是,这并不是说年轻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如果你把患骨质疏松症划为老年人的专利而对自己掉以轻心,那就是大错特错的观点!
其实,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是取决于骨量的状态,不一定只发生在老年期。如果年轻时期没有足够的骨量,也会发生骨质疏松!数据显示,当下的骨质疏松的人群亦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和年轻人的工作、饮食与生活习惯改变有密切关系。
现在都市白领大多是深居办公室,既没有充足的时间晒太阳,也没有足够运动,这些都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工作忙了有时吃快餐,甚至方便面,饮食不按时、营养不均衡,导致缺乏骨骼生长的必需营养素。
很多年轻人喜欢喝碳酸饮料、咖啡,而碳酸饮料、咖啡会使骨密度下降。曾有研究成果显示,爱喝碳酸饮料尤其是可乐的人,骨折几率是不喝碳酸饮料者5倍。
健康的骨骼可以承受较大的力,而疏松的骨骼只能承受较小的力。骨质疏松的危害:
1.骨质增生:其实骨质增生是从骨质疏松慢慢发展而来的,是因为当一个人骨质流失多了,会从流失的骨质里捞回来一些,放回那些受力最多、最需要加固的地方,像膝关节啊、颈椎等位置,结果这些位置骨质就容易发生骨质增生了。
2.骨折:骨质疏松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
3.病残率高:骨的脆性增加,不小心摔个跤,容易发生骨裂、骨折,甚至严重的,还可能致残。
4.生活质量低:骨质不好,走路都小心翼翼的,也不敢举重物,严重的,还得坐轮椅,生活质量肯定是大大降低了。
5.经济负担重:因为摔跤受伤或者骨折,这理疗的费用,药品的费用,还有请人照顾的费用,这经济负担可不小呀。
因此,我们应注重早期预防骨质疏松:
在骨量增长年龄段,尽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之维持较长时间。
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应尽可能坚持补充钙,延缓其骨量丢失。
年轻时正是补钙的黄金时期!补钙就像储蓄,在骨量增长阶段,补钙越充足,骨峰值越高,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就越少,发病年龄越迟。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补钙了就能预防骨质疏松!这样会陷入另一个误区。
补钙等于预防骨质疏松,且补得越多越好?
就营养而言,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是一个总的原则,如豆类、奶类、钙强化食品等。但是,对于补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对骨骼健康也是不够的。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还需其他的营养条件,我们需要一个营养联盟协同给力。
事实上,强健的骨骼不仅需要钙,还需要蛋白质、镁、锰、锌、铜等营养素相互配合。因此,单纯补钙并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还有的人认为:补钙补得越多,身体钙量就越充足,就越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其实补钙不是无限制的。对于补钙,我们还需要知道:补钙“多”不等于“好”,“多”不代表“对”!
如果过度补钙会造成其他的健康问题,如骨质增生和肾结石。因此,不能无限制地补钙,这样会适得其反。
天天喝牛奶、骨头汤不会缺钙?
有人认为牛奶和骨头汤中含有丰富的钙质,每天坚持喝就一定不会缺钙,其实这是片面的观点。
牛奶确实是优质的钙质来源,但一杯牛奶还不足以满足人体的钙需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量(2013版)》,成年人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800毫克。800mg钙≈四杯牛奶≈25个鸡蛋≈40杯豆浆 。同时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在正常均衡饮食的情况下,每天约从食物中获取200-300毫克的钙,所以即便是一杯牛奶加平衡膳食,钙的摄入量与推荐值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注意日常饮食的同时,还可适当补充一些优质的钙类营养补充食品。
另外,单纯靠喝骨头汤绝对达不到补钙的目的。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切莫被骨头汤补钙的传言所误导。而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骨内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它健康危害。
看来,年轻也需要预防骨质疏松,而且仅仅补钙或者喝牛奶、骨头汤并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