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个花圈让我共情的太多,结尾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竟忍不住一阵难受,为文中“我”的父亲。
如果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写得是我的祖父,那蜡炬成灰泪始干则暗含我父亲的一生。
182个花圈,讲的是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也是校长的外祖父,在他的努力下,全班57人有32人考上了大学,这一荣誉让祖父在小县城内成了明星一样的人物,只是讽刺的是我的爸爸当年却没有考上,这既成了祖父的愧疚也成了父亲的心病。
而我即体谅祖父的内疚之情又心疼父亲的那些过往,就在祖父弥留之际,我原以为祖父那些不知如何开口的话是有关父亲的事,结果是他在我父亲退休那年就释怀了,我震惊又高兴,自以为祖父连这都释怀了还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呢!
还真有,就是题目中的182个花圈。
祖父的同事也好朋友也罢,一位校长在为补习班的孩子讲历史的讲台上去世了,这让大家非常的重视,铺天盖地地送来了182个花圈,就是这铺天盖地的花圈,白茫茫的一片晃瞎了祖父的眼睛,成了祖父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标杆。
我是爱祖父的,当然想满足祖父的心愿,自己还是太年轻,满口的不是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祖父走了,念叨着那些让他自豪又倍感有面子的学生走了。
而来参加他葬礼的人不仅寥寥无几,送来花圈的人更是少得可怜,我在不忿中做了假写下了祖父心目中的那些好学生中工作的好单位,以他们的名誉向花圈店订购花圈送来给祖父。
这是整个故事的梗概,看完细节后让人很揪心。
对于祖父来说,他舍家抛子早六晚十一点的用心工作,那些让他倍感光荣的优秀学子,那些他临死前还在念叨的人名,竟没有一个人送来花圈,甚至都不知道那些人是否还记得他的存在,这对于祖父来说才是致命的。
“我”的作假订购花圈,更是让人痛之又痛,我不仅思索祖父他到底在追求什么?
是真的追求学子的成才,还是那些成才的学子带给他的荣誉。另一位校长在工作岗位上的牺牲,大家送来了182个花圈,又成了他成功的一个衡量杆。
可惜的是辛苦一辈子,他始终没迈过那条杆。
一个“假”字即概括了祖父的一生所追求的真相,也道出了人为执念而追求的可怜的相。
随着祖父悲剧的告一段落,原始家庭的伤也随着浮现出来,那就是“我的父亲”。蜡炬成灰泪始干,读到最后竟感觉这是我父亲的一生对照。
祖父是蜡,成灰,父亲方泪始干。祖父的荣誉像刀子一样刺得父亲一直在无声流泪。当然不是真的流泪,而是一种一直都存在的痛。父亲的泪水晃动下,祖父走了,父亲也算解脱了。最后父亲的泪水描写无疑是一种释怀。在这种释怀中,我读到了那种无声的痛。
文中,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对比反差及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讽刺。
文章大篇量写祖父的不怕死,不遗憾等,仿佛真的是一位有智慧又清醒的看淡生死的老者,文中有三次祖父说他人庸俗等,结果是他自己也在追求庸俗,并在追求庸俗中死去,讽刺的不仅仅是祖父,还有我,还有那些才子等人。
182个花圈,被圈住的眼花缭乱的一生。祖父无疑是令人尊敬的,可我再也不知道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反倒是问自己,这一生啊我到底要追求什么才对得起自己来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