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本课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
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
活动 2:观察钢尺、鼓、音又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聚焦板块围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在这个环节,我听到有很多学生提到“说话时声带会振动”,因此我把拓展板块的知识讲解和聚焦板块结合在了一起。
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
这个活动通过拉伸、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发声时的状态。但是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橡皮筋的振动不是很明显,而且大多数小组把注意力放在橡皮筋是否发出声音,没有仔细观察橡皮筋发声时的状态。
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这个活动可以提示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对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行观察,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观察发声物体的状态上。比如用手触摸音叉,在鼓面洒上细沙或者放一些碎纸屑等方法。但在巡视时我发现,触摸音叉时,部分小组操作不当,会直接抓住音叉,音叉立刻停止振动。抓住这个机会,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