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入世,上线能顺势而为,下线能保全自身。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公冶长,“可嫁他一女儿吧。他虽曾下过牢狱,但不是他的罪过呀。”遂把自己女儿嫁了他。又说南容,“国家有道,他是不会被弃而不用的。国家无道,他也可免于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了他。
【注解】
1、公孙长:孔子弟子和女婿,七十二贤之一。相传精通鸟语,因此蒙冤获罪。
2、缧绁:缧(lei二声),黑色大索。绁(xie四声),拘禁犯罪的人,以黑索拘禁犯罪的人在狱中叫缧绁。
3、子:古时儿女都叫子。
4、南容:即南宫适(kuo四声),名绦,又名适,字子容。孟懿子之兄。孔子弟子和侄女婿,七十二贤之一。
5、废:弃而不用。
【学习】
此章讲孔子评价古今人物贤愚得失,第一段讲孔子择婿标准,我们看看什么人能入他法眼。
孔子弟子公孙长曾下狱坐牢,具体什么原因没有史料记载,相传他精通鸟语,因此蒙冤入狱。公孙长素有德行,孔子认为他是无辜获罪,不是他的错,所以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他。
公孙长一生矢志治学,多次拒绝鲁国国君征辟为大夫,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书育人,成为了著名学者。
南容也是孔子弟子,既有才干,又谨言慎行。孔子认为如果遇上国家有道,君子进用之时,以他的才干和抱负,必定获得推荐,成为栋梁之才。遇上国家无道,小人得志之日,他言语谨慎,就不会到处招敌,可全身而退,不至于遭受刑戮之祸。治世乱世,都可以适应,这样的人不简单。
孔子往往从细节处观察人,见微知著。南容读《诗经》的时候,读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一句时,一天之内念了三次。这句话意思是,白玉有瑕,还可以磨掉。言语有疵,不可挽回。孔子曾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南容白圭三复,所以孔子认为他很有古贤之风,是个可托付之人。
于是,把他哥哥孟皮的女儿嫁给了南容。孟皮早没,叔父为大,可见孔子对南容非常欣赏。
人道即为人伦,人伦莫重于婚姻。从孔子择婿的标准可以看出,儒家的价值观是不提倡与君主争斗的,甚至不提倡与人争斗。
君子入世,上线是顺势能为,下线是能保全自身和家庭。所以,像比干这样以死进谏纣王的事情是不会干的,不看时机和条件非得强干蛮干最后把自己干翻的事情也是不会干的。
中国历史上,贤才之人可善始善终者,都具有这个特征: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或闭言忍耐。活着是最大的本钱,良禽择木而栖,保全力量,等待合适时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还是现代,概无例外。
孟子慷慨,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没有回旋之地才会如此选择,比如面临灭国亡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