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第二部自由 书摘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亚隆

第二部 自由

1.责任意味着个人原创。意识到责任等同于意识到自己是自我、命运、生命中的困阻和感受的创造者,也是个体自身痛苦的创造者。

2.个体在“那里”,但同时个体也构建了什么是“那里”。自我是二合一的,它是一个经验自我(一个客观自我,那个在那的某物,世界中的一个客体);它又是一个先验(建构性)自我,建构了自身和世界,也就为自身和世界负有责任。

3.实际上,无根感常常被用来描述察觉到责任时的主观体验。

4.尽在生活的一些时刻感受到是自我在创造生活,但通常来说这种感觉是远离意识的。对于那些深入思考便会让自己意识到根本性的无根感的情境,例如作决定、孤独、自主的活动,个体避之唯恐不及。因此人们追求秩序、权威、宏大的图景、魔术等,即那些比自己“大”的东西。

5.我们建构世界的方式是让它看起来独立于我们的建构。

6.当今的病人更多要应对的不是被压抑的本能驱力,而是自由。病人不再受到“必须”要做什么的内心驱策,也没有“应该”做什么的外在要求,他们要应对的是选择,选择自己想要做什么。

7.在我看来,病人不能定义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病人抱怨生活中“缺失”了什么,或者被切断了与感受之间的联系,没有激情感觉漂浮不定。

8.曾经为我们提供结构支持的社会和心理机制已然萎缩,我们必须要面对自由。如果没有规则,没有宏大的设计,没有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自由去做我们选择做的事情。

9.但是我们对此毫无准备,太多的东西要去承受,太多的焦虑需要释放,不管是个体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人们都在疯狂地寻着可以将自己与自由隔离开的办法。

10.个体最为常见的对抗察觉责任的动力性防御之一是建构一个没有自由体验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受到某种不可抗拒的、自我疏离的(“非我”)的力量的影响。我们把这种防御叫做“强迫性”。

11.“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你为什么不直接去做呢?”

12.许多个体把责任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以避免个人责任。

13.不愿意意识到责任的背后,永远潜藏着对无根感的焦虑。

14.承担责任是改变的先决条件。只要个体相信自己的处境和不快是别人或者外力造成的,那么努力改变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在逃避对责任的察觉上有着不屈不挠的创造性。

15.另一种逃避责任的方式是暂时的“非理性”。一些病人暂时性地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们可能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他们即使对自己也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

16.萨特常说,个体生活是由自己的选择构成的。人自愿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如果一个人对自我构建(及其中隐藏的无根感)感到恐慌,那么他就可能会使自己麻木而不去期望或者感觉,放弃选择或者将选择转嫁给他人、某个机构或外在时间以逃避愿望。

17.除非病人完全意识到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痛苦,否则是不可能有改变的动机的。

18.通常,对责任的察觉并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均衡分布,人们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接受责任,但是对另一些问题却拒绝承担有责任。
19.通常,一个人的生活结构化到一定程度,往往感到生活是外加的,是一个固定的必须遵从的结构,而不是一张由个人编织的、可以有不同构造方式的网。

20.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很常见:人们先是预期某件事情会发生,然后依照预期行事,使得预期实现,最后将对行为的察觉掩盖在潜意识中。

21.病人拒绝承担改变的责任,就像在治疗之外,病人拒绝承担对其生活困境的责任一样。

22.帮助自己,做自己的“母亲”对她来说是件恐怖的事情,这让她接近一个可怕的认知——她是自由的、需要负责任的、根本上是孤独的。

23.治疗是社交的缩影。在治疗中,病人不但叙述自己的问题,还会在治疗的此时此地(适用于个体、婚姻、家庭或者团体治疗)表现出心理病理。

24.换句话说,治疗师专注于让病人意识到,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面临选择,不能逃避自由。

25.如果你与症状搏斗,情况只能变得更糟。如果你对自己所作所为、对自己如何创造自己的症状、创造自己的病症、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责任,那么在你承担责任的那个时刻你就接近了自己,那时成长与整合都将开始。

26.任何没有表达出来的,不能够自由流露的愤怒都会最终转变成对他人的虐待、权力欲望或者其他折磨人的手段。

27.我们不愿意为我们挑剔的态度负责,于是我们把批评投射到他人身上。我们不愿意为自己的歧视负责,于是我们把它投射在外,然后我们或者担心被拒绝的恐惧中。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为自己的投射负责,并成为我们投射的内容。

28.通过重新接受所有过去被否定的自我,个体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能同自己、自己创造的世界更自在地相处。

29.“成熟的成年期必然要承担一种完全、基本、恒久而无法克服的孤独。”

30.人渴望自主,却又逃避自主必然产生的孤独。

31.治疗情境通常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为了让病人能够继续接受治疗,治疗师常常在治疗开始时采取主动和积极的态度。在稳定的治疗同盟形成之后,治疗师就可以着重强化使病人接受责任的那些治疗情境。

32.有一些人过于全然、开放地面对责任,却没有内心资源去处理由此产生的焦虑。人必须拥有相当程度的自我力量,才能面对自己的存在处境和其中必然存在的焦虑。

33.认识到并接受“已存有”(的逆境)并不意味着人要对外在环境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

34.但是真正的接受责任并不仅仅指个体为世界赋予意义,更包含个体在任何可能情况下改变外在环境的自由和责任。

35.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人所处的情况如何(即所谓“逆境指数”),人总是要为自己所抱持的态度负责。

36.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并不一定指对自己的感受负责(虽然萨特认为人也应当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是指对自己的感受所采取的态度负责。

37.一个人感到内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对别人有过错或者是违反了某种道德或社会规范,它也包括对自己的所犯下的错误感到内疚。

38.当我们限制自己不去经历很激烈很敏锐的生活,也不实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为自己未被运用、没有活过的生命感到内疚。

39.“当一个人拒绝承认自身的可能性时,他无法实现自身的可能性,他所处的状态就是内疚。”

40.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潜力,而且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很早就有认识。无法充分尽自己所能生活的人,会体验到一种我在此称为“存在的内疚”的深刻的、强烈的感受。

41.但是,人能意识到自己可能自我的存在,并且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不断将可能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即实际生活在世界上的自我)相比较。可能自我和实际自我之间的差别会导致强烈的自我轻视,而这种自我轻视会贯穿人的一生。

42.如果人的本质核心被否认或被压抑,人就会“生病”。“病”有些时候以明显的方式得到表现,有些时候其表现方式则十分隐晦......人的本质核心十分细腻微妙,它很容易为习惯和社会文化压力战胜......即使它受到否认,也不会消失,而是会一直潜藏,不断要求得到实现......每一次我们与自己本质核心的疏远,每一项违反我们本性的“罪行”,都会在无意识中有所记录,让我们自己鄙视自己。

43.但是人如何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呢?人怎么能在遇到它时认出它来呢?人如何知道自己迷失了呢?海德格尔、蒂利希、马斯洛和罗洛·梅对着问题给予了一致的回答:“通过内疚!通过焦虑!通过良心的呼唤!”他们一致同意存在的内疚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可以引导个体回归自我。

44.在存在的核心之处,人是认识自己的。

45.存在的内疚不仅仅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主观状态,或是一个需要被修通和排除的症状。治疗师应该把它看作是来自病人内心的呼唤,如果留意倾听,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向导。

46.要得到救赎,就必须把自己投入“真正的”人生使命中,正如祁克果说的,“愿意成为自己”。

47.改变是心理治疗的职责,而治疗的变化必须表现在行动上——不是表现在知道、打算或梦想上。

48.可是,根据动机来解释行为,等于赦免了人对自身行为的最终责任。

49.在临床工作中,我有时认为意志就是病人内部那个负有责任的推送者,像是一台被多层厚重金属包裹、埋藏起来的发动机。

50.罗洛·梅强调,愿望不同于需求、力量或向性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愿望充满了意义。

51.愿望有选择性,并有高度的个体差异。

52.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自由,不再是驱动者而只是受到驱动。这是明确的没有祈愿者的“愿望”状态,我们称之为“神经症”。

53.但是,即使是潜意识的意志,也不是没有决心和承诺而存在的。不花力气的改变是不可能的;病人必须使自己置身于治疗中、必须付费、必须肩负起责任的重担、必须体验必然伴随治疗而来的冲突和焦虑。

54.“人有开始的能力,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起点。”

55.做出决定意味着将有行动跟随。如果没有行动发生,那就表示没有做出真正的决定。如果有愿望而没有行动,那就表示没有真正的意志。(如果有行动而没有愿望,也是没有“意志”;那只是冲动的行动。)

56.愿望需要感受。如果一个人的愿望基于感受之外的东西——例如,理性思考或道德责任,那么它们就不再是愿望,而是“必须”或“应该”,人与真实自我的交流就被封锁了。

57.愿望不只是念头或漫无目的的想象。愿望包括情感和一种力量的成分。如果情感收到阻塞,人就无法体验自己的愿望,整个意志过程就会受到阻碍。

58.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心理治疗是“循环治疗”——长期、缓慢的过程,同样的议题不断地重复修通,并且在病人的生活环境中检验、再检验。

59.情感唤起的目的不完全是宣泄,还包括帮助病人重新发现他们的愿望。

60.愿望的障碍未必导致压抑和无能。有些人逃避愿望的方法是对愿望不加分辨,对所有愿望都立即且冲动地行动。对每一个冲动或每一个突发奇想都立即行动的人,就像抑制或镇压愿望的人一样,都是逃避愿望。

61.愿望无一例外地包含方向和时间。愿望是指向未来的,人必须考虑实现愿望的未来含义和后果。

62.冲动而不加区别地接受全部愿望是意志失调大的一个症状:表明个体无法或不愿将自己投身于未来。

63.然而,如果病人能够以最高的强度和深度面对自己的一切相关的愿望,那么他就能最终形成创造性的、全新的解决方法——别人无法预见的方法。

64.强迫性是一种对抗责任觉察的防御,也相当于一种愿望的障碍——比冲动显示出更多的条理和更少的变化。强迫性的个体依据内在的要求行动,这些要求并没有被体验为愿望。某种“异化自我”控制着这样的人。他被鞭策着去行动,常常是违背他的愿望的,而且,如果他不去行动,就会感到非常不安。虽然他希望自己的行为不那么怪异,却发现违背强迫性的命令是异常困难的。

65.一旦个体充分体验到愿望,就要面对决定或选择。决定是愿望和行动之间的桥梁。决定意味着致力于行动的过程。如果没有行动随决定而产生,我认为就是没有真正的决定,那只是摇摆不定的决定,一种失败的决心。

66.个体的性格结构并不是可以追溯和修正的、个别重大决定的结果,而是由一生中无数的选择和放弃所塑造的。

67.但是心理治疗的改变并不是由个别重大且刻意的决定所构成的,而是多次决定的渐进过程,每一次决定都是为下一次所做的准备。

68.有一个“是”,就必然有一个“否”。决定一件事总是意味着放弃其他的事。

69.决定是一种边缘体验。完全觉察到个体的存在情境,意味着个体对自我创造的察觉。觉察到人塑造了自己、没有绝对的外部对象、人赋予了世界的主观意义等事实,就意味着个体开始认识到自己根本无所依靠。

70.责任是把双刃剑:如果个体接受自己对人生处境的责任并作出改变的决定,就暗示着个体要独自为过去无法改变的悲惨生活负责,也暗示着很久以前本来能够改变。

71.她必须通过领会她为将来负责以承担起她对过去行为的沉重责任。不论是侵犯别人或自己而有的内疚,最好的应对方式是补偿,甚至这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人无法让时光倒流。人只能通过改变未来以补偿过去。

72.逃避决定的最常见方法就是拖延。

73.越是明白决定中不同选项的价值接近,自由(和不安)的感觉就越强烈。

74.在潜意识层面,人会放大两个近乎相同的选项间的微小差异,以便从中做出明确且毫不费力的决定。这种轻松的决定完全避免了面对自由的痛苦。

75.人可能通过拖延来逃避决定,知道外界的代理者或环境为他做出决定。

76.有些人可能无法做出结束关系的决定,于是以冷淡、无动于衷或沉默寡言的行为迫使对方做出决定。

77.把决定交给某件事物。一种做决定的古老模式是诉诸命运。不管命运的答案是从羊肠、茶叶、已经、气象变化或是其他什么征兆中发现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决定转移给外在媒介,个体就能免受决定固有的存在性痛苦。

78.人们总是寻求一套舒服的、包罗万象的规则,以便从决定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79.一个人 “拥有”他自己的感觉。同样重要的是,一个人“拥有”他自己的决定。

80.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是驱力,它指向自我实现,控制自己的环境,以及成为自己所能成为的人。如果儿童在发展之路上意志受到阻挡,而后阻挡又被内化,就会导致个体在没有客观因素阻碍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行动。

81.人不可能不做决定。不管我们多么不愿意,做决定都是无法回避的。

82.如果完全认可自己的决定无处不在,人就会以真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存在的处境。

83.我相信,人们做决定的方式是极其重要的。主动决定的方式与积极接纳自己的力量和资源是相一致的。

84.只有当自己能欣赏自己的行为方式时,一个人才可能真正地爱自己。

85.然而,就产生重大的观点转变而言,诉诸理性的方式通常无效。重大的观点转变,常常需要人们直接面对边缘处境,即能够察觉自己存在境况的处境。

86.一旦修通了决定的深层意义,决定本身通常就会顺理成章地到来。

87.每个决定都有回报——有些是意识的,有些是潜意识的。如果病人无法坚持某个决定,治疗师就必须假设病人已经做出了另外一个必然有所报偿的决定。

88.不论我们谈论的是“意义”、“回报”或“继发获益”,我们都是在说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自己有益处的。我们总会发现,那些看似自毁的决定,如果从病人的经验世界去看,它们也是合理的,它们是以某种高度个人化或象征化的方式在保护自己。

89.人们不是一下子铸就了自己的生活处境;恰恰相反,人们是持续不断地创造着自己。所以为过去的创造负责必然包含着对未来的改变负责。

90.对抗由不可知而产生的无力感,解释是有效的力量。解释、分辨和标记必然伴随着对事物的掌控出现——或是伴随着掌控感,反过来,掌控的感觉能引发有效的行为。

91.对治疗师而言,必须认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尽管改变的决定可能是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来的,然而为改变所做的准备工作常常要花费好几个月,甚至数年。

92.“因果法则意味着否定意志原则,因为它导致人们认为感受、思想和行为都依赖于外在力量,这使人摆脱了责任和内疚。”

93.存在主义治疗师处理内疚时,不关注过去所做的不良选择,而是关注病人对未来选择的拒绝。如果当前的行为正在引发内疚,一个人很难借此免除对过去的内疚。人们必须首先学会为了现在和将来而原谅自己,并且停止继续以过去的行为方式来对待自己,从而为过去而原谅自己。

94.过去是被现在重新组织过的。即使是一段长长的回忆,记起来的也只是自己过去经历的一小部分,并且个体可能对过去进行选择性的回忆和组合,使之符合当前对自己的看法。

95.人们的过去并不像某个古老庙宇的残垣断壁,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可以穷尽的;过去是由现在组成的;并且,过去以其多变的内在象征影响着现在。

96.探索过去是为了促进、加深当前的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