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列传(八)
服虔,字子慎,他开始叫做服重,又叫服祗,后来改名为服虔,河南郡荥阳县人。他年轻时砥砺节操,进入太学中学习。他非常有才华,善写文章,写成《春秋左氏传解》,一直流行到现在。他还写成《左传》反驳何休的汉朝事情六十条。服虔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迁,中平末年被封为九江太守。他被免职之后遭遇战乱,结果在路上病逝。他所有著述的赋、碑、诔、书记、《连珠》《九愤》,共计十多篇。
颍容,字子严,陈国长平县人。他博学多通,熟悉《左氏春秋传》,拜太尉杨赐为老师。郡中举荐他为孝廉,州中和公车府征召,他都拒绝前往。初平年间,颍容到荆州躲避战乱,聚集一千多名学生。刘表任命颍容为武陵太守,他不肯前往。颍容著述有《左氏春秋条例》五万多字,在建安年间去世。
谢该,字文仪,南阳郡章陵县人。他熟悉《左氏春秋》,是当时的著名儒生,学生有几百人。建安年间,河东人乐详逐条写出《左氏春秋》中的疑难问题,共有几十件事情询问谢该,谢该都一一为他作解释,写成《谢氏释》,在社会上流行。
谢该出仕担任公车府司马令,因父母年老推托有病离职。他本想返回家乡,正碰到前往荆州的道路阻断,没能成行。少府孔融上书推荐他说:
“我听说高祖皇帝创立大业,韩信、彭越征讨暴乱,陆贾、叔孙通等人熟读《诗经》《尚书》。光武中兴之后,吴汉、耿弇等人辅佐,范升、卫宏等人整理典籍,这样才能文武并用,奠定汉室宏图伟业。陛下圣德清明,和二祖相同,却遭遇先帝辞世厄运,三年才露欢颜。现在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师电鸷,群凶破灭,天下太平,不用征伐,应该访求名儒掌管礼纪。臣认为,前公车司马令谢该,具备曾参、史鱼一样的秉性,还有卜高、言偃的才学,博通群书,遍览古今典籍,遇事能够处理自如,毫无疑惑,立身清廉,操守卓著,笃爱古道。不论远近,很少能有人与其匹敌。现在,谢该因父母年老有病,想辞职回家,却因道路险阻,有家不能返回。让这样的良才抱朴逃走,逾越山河,沦落荆楚,往而不返。再访求由余这样的贤士,就如武丁访求傅说,岂不是徒增麻烦吗?愚臣认为,应该尽快召回谢该,诏令当地官员送返。楚人阻止荀子离开楚国,前汉从平原郡提拔匡衡,这些都是尊儒重教,重视贤士的例子。”
书信奏报后,汉献帝下达诏书,立即征召谢该封为议郎,谢该最后寿终正寝。
建武年间,郑兴、陈元传授《左氏春秋》。当时的尚书令韩歆上书,想为《左氏春秋》设立博士,范升和韩歆争论不决,陈元上书称颂《左氏春秋》,朝廷就封魏郡人李封为《左氏春秋》博士。后来,儒生中那些浅陋固执的人多次在朝廷中因此争论。李封去世后,刘秀拒绝采纳众人意见,不再增补博士。
许慎,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人。他性格淳朴敦厚,年少时广泛学习经书,马融很欣赏他。当时的人们称赞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担任郡中功曹,被举荐为孝廉,经过两次升迁,封为洨县县长。许慎在家中去世。先前,许慎认为五经的解释有褒有贬,于是写成《五经异义》,还著有《说文解字》十四篇,都流传于后世。
蔡玄,字叔陵,汝南郡南顿县人。他学习通晓《五经》,学生经常有一千多人,在册的有一万六千人。朝廷、州郡征辟,他全都拒绝。汉顺帝特别诏令征召封为议郎。蔡玄讲述《五经》异同,很符合汉顺帝的心意,升任他为侍中,后出京担任弘农太守,最后在官任上去世。
论曰:刘秀自从到中年以后,用兵作战减少,天下学子无不学习经传,社会上尊崇儒学的风气逐渐兴起。那些穿着儒者衣服,讲述先王道德,游学庠序,聚集私人讲学塾舍的,遍布全国。至于博士所在的地方,有不远万里担负粮食来的,他们住在精美的住宅中,往往数以千计,那些出名开门授徒的学者,在册的学生不下万人,都是专业传授,没有错误或不纯的邪说。有的甚至在朝廷中争论,私下里结交朋党,订立繁杂的章程条例,访求隐居的贤士,以成就一家学说。所以扬雄说:“现在的学者,不但文辞藻丽,而且弄得非常烦碎。”本来经学义理只有一个,饱学儒士不肯随意增减,通学儒士对这种随意注解,无不嗤之以鼻,正像扬雄讲的“各门学派,各习其师”。那些通过经学考试,逐渐成名的高士,把经学理论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儒生,都是拘泥于章句解读。但是,儒生开口就是仁义道德,教授学生的也都认为是在传授圣人理法。读书人懂得“君臣父子之纲”,居家者也能讲一些“改邪归正之理”。
汉桓帝、汉灵帝时朝,君主教化败坏,朝廷纲纪一天天衰弛,国家祸乱不断,中等以上智力的人,没有不知道国家面临分崩离析,再也难以维持下去的。但是大权在握的强臣,没有企图篡位的阴谋,英雄豪俊之士,受鄙陋之徒的议论屈服。这是因为人人诵读先王之言,在下的惧怕叛逆顺从形势啊!至如张温、皇甫嵩等人,有平定一半天下的大功,威名远扬四海之外,俯仰顾盼,大业可以转移,他们仍然鞠躬尽瘁于昏君之下,折简而召就狼狈匍匐,散成兵,被拘执,却无后悔之心。到了汉祚自终,人神散尽,天下的英雄并起,风云际会,最后曹丕称帝。考察衰败的原因,还能拖延这么长的时间,这难道不是讲求儒学的功劳吗?所以先师垂典文,褒奖学者的功劳,不是偶然的,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如果不遵循《春秋》,那些篡杀诛死之罪,将会比比皆是,这是多么重要的作用啊!
赞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方流别,专门并兴。精疏殊会,通阂相征。千载不作,渊原谁澄?
黄其军
作于2023年6月21日(古历癸卯年五月初四)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