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个问题,你最近有什么好哭的事情吗?为什么说,大多数人的安慰都是有毒的,普通人如何使用心理咨询的策略,来真正安慰一个人,有一个非常非常有效的安慰方式。这次的安慰方法论源自于西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利·科米尔与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宝拉·纽瑞尔斯的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著作。
现在我们一起想几个小场景,有毒安慰模式之一,至少式。“我流产了。”“至少你知道了自己还能怀孕。”;“我觉得我的婚姻要破裂了。”“至少你还有段婚姻关系。”;“约翰要被学习开除了。”“至少莎拉还是个好学生。”,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转移注意力是安慰他人的有效手段,然而这个方法却是有毒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他说出至少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同时否认了这件事对他人的重要性,他的变体还包括不过就是这样“不过是一场小小的考试,多大点事啊。”。
有毒安慰模式二,火上浇油式。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我们最近经常吵架,我快受不了了。”“当初你就不该跟他在一起,我告诉过你了,要是当初你听我的就好了,别难受了,这么点事有啥好难受的,这么大个人了,唉,玻璃心。”。相信我,不管你有多么爱ta,多么真心诚意,这样说只会让对方的情绪愈演愈烈,因为你等于是在跟你在意的人说“你难受,都是你自己的错。”。
有毒安慰模式之三,积极转移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找到好的解决办法。”,那个受伤的人根本就听不到,也不想听这种话。很多人认为,让难过的人做些开心的事不就好了吗?让对方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去,但这里要澄清一下,这种快乐刺激物,虽然能让人暂时忘记烦恼,但却等同于否认了对方,直面悲伤的权利。他们在第二天想起来的时候,会比原来还要痛苦。
有毒安慰模式之四,应用题式。张三的室友失恋了,结果张三说“这个事吧,我觉得要从几个角度去看,首先……其次……再次……”。一上来就期望帮助对方分析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容易陷入的有毒安慰模式。他们这里那些需要安慰的人,仿佛变成了一道道待解的数学题,虽然不排除有的人可能瞬间冷静下来,并且理解你说的话,可还处于受伤状态的人,听到建议很有可能更加自责,觉得“原来我就是个问题啊”。
有毒安慰模式之五,自我防卫/自恋式。“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你,你很优秀,可你就是听不进去,你到底有什么毛病。”。在一次次无效的帮助后,安慰者甚至很可能会开始生气,这就进入了自我防卫模式。自我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或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各种心理上的调整,以维护自尊或自我美化,为出发点来保护自己免于受伤。这种安慰模式也就是觉得支持自己的情绪,比支持别人更加重要,最后反而会引爆对方的情绪。你有遇到过以上五种安慰模式吗?
为什么说,对于一个负面情绪爆棚的人,以上的几种安慰模式都是有毒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一个受伤失落的人来说,他的痛苦之上,还包含着第二层痛苦,这种痛苦是一种孤独、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的痛苦。我们努力的提建议也好,讲道理也好,转移注意力也好,这些方式都暗含着一层意思,你现在是不够好的,你需要改变自己。如果用力地去外部推动他改变,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嫌弃了,那种自我否定的情绪上升得如此之快,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你在讲什么,受伤者原来的痛苦,加自我批评,加你的不接纳,等于更深层次的大痛苦,这就是有毒安慰的负面叠加作用。
那么真正有效的安慰方式是怎样的?正确答案是,像心理咨询那样,放下改变他们的外部意图,建立他们自我改变的内在意图。只要根据步骤,每个人都可以做到。那么究竟怎么才能用,心理咨询的策略来安慰一个人。真正开始安慰别人的同时,意味着你将会抛开自我,至少是在生命这一小段时间里,完全为支持另一个人而活着。你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练习。一,表达支持。向对方表达关心,对事件或问题展现出兴趣。首先告诉他们,你对他们是关心的,你对他们要说的事情很感兴趣。“别憋在心里,我想知道你怎么了。”“愿意跟我聊聊吗?说什么都行。”。关键是真诚,因为悲伤的人,在辨别他人是否假惺惺时,是个高手。告诉他们,你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这可以非常简单。我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你有时间吗?我打个电话给你好不好?就15分钟,如果有任何需要的,随时告诉我,我一直都在。”,我觉得自己被支持了,想跟对方做一辈子的好朋友。认可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承认他们的痛苦、委屈和愤怒,跟他们说“你可以难过的,我能感受到这次考试的/这段关系/这个项目,对你有多重要。”这样他们就会不再认为,自己是孤独、怪异、没有价值的,表达你的支持是安慰人的第一步。
二,倾听故事。现在你被同意进入他们的世界,是时候抛开自我认真倾听了,一起探索故事原貌。问问你自己,我是全心全意地坐在这里吗?我是否能够不带批判的倾听一切,不急于达成某个结果。如果答案是yes的话,你可以和他一起探索故事的原貌。对于善于表达的人,你可以顺水推舟地说,“嗯嗯”,“是吗”,“然后呢?”,听他讲诉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