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8】学会减法,学会生活

今天读了张丽俊的《假期建议:学会给自己做减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忽视了自身的需求。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会做减法对假期休息乃至生活的重要性。

张丽俊在文中指出很多人在假期里的一些不恰当的的休息方式,要么放纵沉迷于低级快乐,要么被“休息耻辱” 驱使,结果越休息越累。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时也会陷入类似误区。熬夜刷手机看似放松,实则打乱身体节奏,第二天精神萎靡。

文中从体力、脑力、情绪和心力四个维度详细阐述做减法的重要性和方法,让我全面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体力是基础,良好的睡眠、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能让我们精力充沛;脑力的合理使用和休息,有助于提高思维敏锐度;情绪管理不当会消耗大量精力,学会正确应对情绪至关重要;而心力作为综合体现,合理分配和补充心力,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更有力量。

那我们该如何做“减法” 呢?

1.体力方面

规律作息: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设置固定的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比如晚上11点前上床,早上7点左右起床,形成生物钟,避免熬夜和过度补觉。可以在睡前半小时放下电子设备,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或听舒缓音乐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饮食:制定每周饮食计划,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多选择清蒸、水煮的烹饪方式。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慢跑、瑜伽或游泳。如果假期时间有限,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身体疲劳。

2.脑力方面

工作与兴趣转换:在假期将工作相关事务暂时搁置,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比如一直对摄影感兴趣,假期可以学习摄影技巧,外出拍摄风景。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从紧张的工作模式切换到轻松的学习探索模式,不同区域得到锻炼和休息。

设置学习时间限制: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新知识导致大脑疲劳。例如学习摄影时,每次学习45分钟左右,休息10 - 15分钟,再继续学习。这样既能保持大脑的活跃度,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大脑在不同时间段得到适当的放松。

3.减少无效社交:评估自己的社交活动,避免参加那些让自己感到疲惫和压抑的聚会。对于不得不参加的社交场合,如果感觉情绪消耗大,可以缩短停留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能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放松的朋友或家人,进行深度有意义的交流,减少情绪劳动。

4.心力方面

明确事务优先级:每天开始前,列出当天要做的事情,并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排序。优先处理重要事务,避免在琐事上浪费心力。比如,将准备重要工作汇报放在首位,而把处理无关紧要的邮件放在后面集中处理。

任务分解与奖励机制: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将其分解为多个小任务。以撰写工作计划为例,可以先确定大纲,再逐步填充内容,每完成一个小任务,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吃一块喜欢的巧克力或休息10分钟。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心力消耗强度,增强自信心,提升心理能量。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让自己劳逸结合、身心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