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畏难型:感觉做起来太麻烦,困难太大,不相信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害怕做不好,或虎头蛇尾,所以,迟迟不愿意付诸行动。
第二,目标模糊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无法下定决心 ,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迟迟不能行动。
第三,过度自信型:过于自信,觉得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用早早行动,并且为短时间完成一件事情而沾沾自喜。当你迷恋上这种感觉,久而久之成为习惯时,做事情就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
第四,完美型:追求尽善尽美,希望将全部准备工作做到最佳状态,或最好时机时再开始,导致行动一拖再拖。
第五,懒惰性: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懒懒散散,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是能拖则拖。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拖延,是因为拖延会暂时为他们带来“好处“:通过拖延,可以暂时不用做自己头疼的事情,只要一直拖下去,就可以让自己一直在舒适圈里呆着。这也是潜意识做出的低耗能本能反应。
与这些"好处"相比,拖延的“坏处“更加大而持久。
拖延只是暂时的逃避,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棘手,时间的紧迫性会使我们陷入紧张、焦虑。
虽然”急中生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案例也有,但在这种情况下,提交的成果往往粗制滥造,根本谈不上质量。
这种“敷衍行为"的结果不但让老板、客户不满意,完美主义者自己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拖延,导致不能有效利用时间,浪费了生命。
拖延,使工作成就感下降、自信心受打击,工作和学习热情下降,整个人慢慢进入拖延与颓废的怪圈中,生活变得一团糟。
拖延,最终让我们一事无成。
因此,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都要和“拖延“说再见。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战胜拖延呢?明天我们继续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