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他提到这样一句话:要改变行为,认知、能力、提醒,同样重要。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有足够的认知,也具备的足够的能力,但唯一缺少的是“提醒”。
演讲中也提到百姓网创始人王建硕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用一个玻璃杯盛六分满的水,如果放在办公桌左手边,一天能喝六至八杯,如果放在办公桌右手边,一天能喝四杯,如果放在身后,则经常一整天一杯水都不喝。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你具备足够的认知和能力时,提醒就变得尤为重要。
提醒可以分为自我提醒和外界提醒,水杯的提醒就属于外界的提醒,当我们看到水杯,就会提示我们应该多喝水。而自我提醒其实就是自我反思,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给自己留一点反思的空间和时间,那么我们犯错的机会就减少很多。
前段时间,某市基层干部发生言语失当事件,你能说她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认知吗?还是说她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她的工作履历来看,认知和能力都不是促使事件发生的原因,而是在她的身边缺少了提醒她的人,她的内心缺少了一面提醒的自已镜子。
其实当一个人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言语时,刚开始时,内心都会有一种罪恶感。一个修养很好的,你让他说粗话,他是很难说出口的。如果她第一次说类似言语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人能稍稍提醒一下,也许她就会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如果她也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这样的事情就永远不会发生。
12月31日,一段北京市朝阳区实验二小双桥校区老师语言霸凌学生的视频在北京家长群里疯传,引发家长们的关注。 老师当众对孩子霸凌的视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这个女孩进行辱骂,到最后骂这个女孩子“滚”。
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言语失当、行为失范,与教书育人的身份显然是不相符的。教师的职责是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然后让它生长、开花、结果。如此的言语、如此的行为只会给孩子留下成长的阴影。两个老师在工作中应该互相提醒,但她们没有。她们的内心中,也没有牢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教育初心与使命,活动的目的也是育人、树人。如此处理,失去了活动的意义,纯粹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了。
想一想,当她们刚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时候,她们能否说出这种言语,做出这样的行为,我想,答案不需要说明。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提醒,没有遇到生命中的贵人,也没有把自己当成提醒自己的贵人。
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李世民当年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就是让他专门向皇帝提意见,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魏征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不就是“提醒”吗?如果李世民没有魏征的多次“提醒”,不采纳“提醒”,又如何能开创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那个提醒你的人。给你提个醒的人,都是希望你更好发展的人,不要错怪他们的用心。如果你身边没有给你提醒的人,并不证明你的完美,也许你已身临万丈深渊,恰恰这个时候你要自己提醒自己了。
不是我们认知太低,不是我们能力太差,是我们经常忽略了“提醒”。
愿你在生活中找到那个在你左手边放水杯的人,在内心中永远保留一个能在你左手边放水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