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为谁》一书,感悟有二。
请教别人得到的是方法,自己实践掌握的是真理。教育没有万能钥匙,无论多么正确的教育原则,都无法破解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教育难题,而且越是具体的教育难题,起破解方法越具有唯一性,因而是无法复制的。比如,该如何转化一个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孩子?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为后进生转化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课题。但实际上具体到某一个孩子,这无法用一个教育公式去“转化”。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等因素都是唯一的,对他的转化方式也只能是“私人订制”。我们的教育思考必须纵横交错——从纵的方面说,要追溯到这个孩子发展到今天的种种复杂原因;从横的方面说,要理清这个孩子当下种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转化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几乎所有善于转化后进生的老师,都是善于研究的思考者,他们因此而成长最快,因为把难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转化后进生了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研究,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我们的教育智慧会更加丰富。
统一和个性相同一,才是最好的教育。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了教育方针的统一,培养目标的统一,课程标准的统一,质量要求的统一,以及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费用标准等等。其中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儿童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接受最基础的统一教育。教育方针,统一教育目标,统一教育制度,统一教育教学内容统一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制度统一……正是义务教育均衡与公平的基本保障。这里的统一性并不反对教师在具体教育过程中,针对具体学生采用富有个性的教育方针,进行因材施教。学校应该在满足国家统一教育的要求下,适当突出自己的优势项目或某些特色课程。而教师也应该在统一教育中突出自己的个性教育,让学生具有统一的知识共同发展,也有自己的个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