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手机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会遵守规则。很是感悟。
我想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类事就是规则多,同样不守规则的人更多。在我看来这个时代之所以规则多,其实说到底也正是因为守规则的人越来越少的缘故。当然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发现不守规则的人很多,归根到底正是因为规则太多的缘故。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和闺蜜一起去理疗的路上,她和我说到她和自己八十多岁老母亲的一些日常事。她说陪着老母亲去散步,过马路时老母亲只管有没有车,根本不看红绿灯,对此老太太还振振有词的说:走在路上看车比看灯更安全,她的理由是造成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车而不是人。闺蜜说为此她和老妈还辩解了半天。她对老妈说如果大家都像你说的只看车,不管灯,那要灯还有什么意义?老母亲怼她说:灯是给开车的人看的。
她说:司机只看灯,你只看车,走到中间车碰到人了,算谁的责任。
当然是车的责任,走个路能有啥责任。闺蜜说她的老母亲理直气壮的怼她。
你看看八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当过老师的人,她还讲不讲一点理。闺蜜无奈的和我诉苦。
除了过马路这件事,闺蜜还跟我说到她和母亲一起过地道的事。她说从她母亲家到市中心去的路上,因为车流量太大,新修了一条地道,在地道附近的路边立了个牌子,写着:严禁行人横穿马路。但是她的母亲每次都是不管不顾的横穿马路去对面。为此她对和老母亲还吵了一架。
她对老母亲说:你也是个有文化的人,怎么不看字?
老母亲说: 我走这条路半辈子了,眼睛闭着都知道怎么走。
闺蜜跟我说起老母亲的这些无视规则的行为时,显得很是无奈。她对我说,你不陪她出去吗?年岁大了,一个人出门,让人不放心,你陪她出门,她让你丢脸也就算了,还能跟你吵一路,严重的时候,回来还要生气半天。
闺蜜说到的老人的行为,我也是经常看到 ,记得那啥时,不戴口罩和工作人员吵架的往往是老年人居多,还有我坐公交时也经常看到逃票的也是老年人居多,另外在公共场合排队时,年岁大的人加队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相比较老人的规则意识淡薄,大多年轻人还是比较守规则的。我和那人在上海时,女儿女婿在公众场合都是很规范的戴口罩,但是那人说什么都不戴,他身体状况最差,但是规则意识也最差,为此孩子们也是经常和他讲道理,但他根本听不进去。还有开车时,两个孩子都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而那人就规则意识淡薄,实线变道,转弯时忘开装向灯的行为屡屡发生,不但如此,他还常嫌两个孩子书呆子气太足了,做事死板,遇事不懂得变通。
自己没有规则意识也就算了,还看不起守规则的人。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要突出得多。年龄越大的人往往更固执,规则意识也相对来说要弱得多。
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会遵守规则。相信世间所有的规则都是可以打破的,但是在打破规则前我们要做的是遵守规则。公交车寿星卡免费,但是在你成为寿星前请先按规则刷卡。排队的场合有很多优先的条件,但是在你成为优先的那个前请先遵从规则排好队再说......很多时候我们在打破规则前首先要学会遵守规则,这就是生于世间最大的规则。
这几天原来我所在的国企在举行聚会,有人将聚会的视频发在小视频号,我刷到了自然就点开看了看,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已经认不出来了,很多人早已面目全非,变得很是陌生了。国企十六年,离开国企也刚好十六年了,对哪里的人和事早已变得陌生。看了短视频后,顺便看了一下留言,发现有很多这样的留言:
“好好地厂子被祸害完蛋了,哪来的脸面庆祝的?”
“这帮负责人里的大多数人,是当初祸害厂子的帮凶。”
“有没有发现这是一帮苏妲己的聚会?”
“几乎是当初厂长的亲戚,亲信,和情人,姘头。”
.......
这些留言看似冒犯,实则却很写实。
聚会的大多数人当然是在厂里捞着好处的人,他们当时靠着厂子混得风生水起,在厂里的时光是他们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所以他们渴望重聚,渴望别人提到他过去的光环,而那些在工厂里被设计,迫害下岗的人几乎是没几个愿意参加这样的聚会,他们在厂里被压制,被迫害,被优先下岗,厂子里的人和事给他们留下的除了耻辱,就是生活的磨难,这样的人有几个愿意去聚会,去寻找不快吗?除非是感觉自己离开厂子后人生逆袭,想去老同事跟前嘚瑟的人,可惜这种人少之又少。大多人不是离开厂子后日子平平淡淡,或者就是日子过好了,但为人却喜欢低调,不喜欢在故人面前刻意的显摆。
一个产品在同行业中全国排名前三,六个分厂,五千多人的大厂在时代的洪流中香消玉损,个中因由当然不是个简单地问题,但是人为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对此我只能用这样一句话表达我的心意:“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厂子如人,死了就是死了,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历史了,谁还能指望它还魂吗?曾经的辉煌和磨难都只能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