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九小 李良红
简短介绍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江西省乐平市第九小学语文教师李良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英雄雨来》整本书导读。本节课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首先让我们走进教材,《小英雄雨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荐的推荐的必读书目。这是一部培养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操,塑造我们民族不屈性格的优秀教育读本。作者管桦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讲述了在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少年儿童雨来带领一群儿童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了解完教材后再说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已学习过《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对雨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学习小说的基础,但还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方法的指导和落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将采用:
情景教学法。
朗读感悟法。
点拨引导法。
对比阅读法。
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等形式为主。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把握,本节课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初步了解《小英雄雨来》。
2.通过对《小英雄雨来》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养成两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导读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其中目标2为本课重难点)。
四、说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这三个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激趣导入,观察封面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激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牢牢将他们吸住。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读的:(播放视频)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们知道吗?在河北省唐山市有一座怀乡河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小孩的塑像。每当人们走进这座公园,就会情不自禁地念起这个孩子的名字,就会情不自禁地讲起这个孩子的故事。你知道他是谁吗?是的,他就是小英雄雨来。为什么他被人们津津乐道称为小英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自然引出课题,并顺势出示《小英雄雨来》这本书。引导学生看封面,同学们通过观察封面,就可以知道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封面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二、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初读书籍时,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接下来有效阅读整本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先出示作者生平再结合图片介绍作者创作背景。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上树瞭望捕捉敌情、给八路军送鸡毛,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才造就了《小英雄雨来》一书。
活动三、浏览目录,猜测小说情节
目录是书中主要内容的提炼,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故本环节我出示了这本书的目录,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发现目录的特点,如:有的是以人名命名,有的以地名命名,有点以故事情节命名。正是这一个个小标题串起来整个故事,真实的记录了那个战争年代,英勇无畏、聪明机智的小朋友雨来带领儿童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个地名的目录,在哪里会发生什么事?大家大胆猜情节,如(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目录,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全书的结构布局,通过猜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四、读片段,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浏览目录猜情节后,出示大家关心的精彩片段《渡河》。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读的方式,通过关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雨来和小伙伴们由抱怨到互帮互助的变化过程,读完最想知道什么?把学生带入书中,同时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活动五、关注细节描写,完成学习任务单
围绕“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
1.关注环境描写
首先出示本学期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共读一本书的要求,通过旧知换取新知。关注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典型人物形象。
出示文章开头芦花村美丽的自然景色片段,小老师读(视频)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文中多次写景,把与敌人战争放在这么美的背景之下,这写的用意有哪些?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出示摘抄阅读单,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关注情节与写法
这个环节我出示了“雨来戏水”片段,指名学生精读该文段:(图片)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受雨来的活泼健康,游泳本领高超。接着再出示雨来耍水回家,妈妈生气要打雨来片段,全班速读,能通过具体的语句谈一谈雨来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相关语句,并能深刻体会雨来善于游泳、身手敏捷的鲜明形象。这时相机出示思考:除了刻画雨来的形象,这段文字还有其他用意吗?
结合已学习“河沿上的枪声”这部分,学生知晓雨来用自己的机智和敏捷跳进河水,逃脱敌人的魔爪,豁然开朗,这时自然归纳:“前后勾连,互相呼应”的写作方法,并出示学习阅读单。
3.关注人物形象
此环节,先出示了一段描写反面人物外貌特征的文字,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感受坏人的外貌特征,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再出示图片;接着出示描写正面人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外貌特征,再出示文段,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泾渭分明的人物外貌特征的对比阅读,总结归纳写作特色:类型化写作,并出示人物对比学习单。
活动五旨在通过对《小英雄雨来》的读、思、品,激发起孩子们读整本书的兴趣,培养读书热情。
在课结尾再次设置悬念,如:书中鲜明的人物、精彩的情节还有很多。雨来后来有没有被抓?结果怎么样?让学生通过今天的阅读方法,拿起手中的书开启阅读之旅!再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说教学反思
关于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我个人拙见是重引导,传授方法,激发学兴趣。故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展开五个教学活动,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但再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惑。比如再引导学生朗读有关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时,加入表演环节,或者是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更能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整本书的兴趣。
尊敬的专家们、老师们,以上是我本课的全部内容。就像一滴水折射一片海,我们通过这样一堂课的设计来体现对整本书导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