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乐吗?你知道快乐也有区别吗?花一周啃完一本名著、跑步半年瘦了10斤……是快乐;刷视频、打游戏、吃夜宵……也是快乐。有人问:都是快乐,有何区别?区别可大了。上升到科学层面,它们作用于人体的两种激素截然不同:看个搞笑视频,大脑立刻分泌多巴胺,但这种爽感转瞬即逝;另一种快乐激素内啡肽,它需要我们克服本能、不断向上,才能享受到更持久、踏实的愉悦。有句话说的好:年少偏爱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到了中年,我们觉得快乐变得难获得,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经历得越多,就越明白:真正的快乐,不是被多巴胺控制的低级消遣,而是内啡肽带来的高级快乐。
一位畅销书女作家,有一次去宜宾出差。当天晚上,有同事拉她去吃夜宵。她当时也很想去吃,但是犹豫了半天,最终回绝了:我要是20岁,就一起去了。但我43岁了,好状态得靠自律保持。我明白现在的自己,一定要追逐内啡肽,而不是多巴胺。的确,多巴胺的获得很简单,一杯奶茶、一场熬夜、一把游戏……稍微放纵就能满足。可这些只会一天天地破坏你的身材,损害你的健康,消磨你的意志力,最后你不得不接受别人处处吊打你的事实。
内啡肽则不同,它的获得看似艰难,但却更为持久和积极。它需要你摒弃垃圾快乐,用专注的精神去做好一件事。这个过程开始可能会有一些痛苦,但是坚持下来,你就能成就截然不同的自己。坚持长跑、坚持吃好每一餐、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认真护肤、坚持学习一门课程、坚持融入新的圈子,所有的“坚持”都将成为里程碑,当一年、五年、十年过去,就会发现,选择不一样的快乐,收获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每个人的快乐都不一样,任何人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嘲笑别人的喜好。但走出半生,也真的明白青春不再,很多事情都不能重来,多巴胺固然让人沉迷,但内啡肽才能让生活不总是低迷。正如罗翔老师说的一样:所有的爽都是瞬间的东西,人类真实的快乐是恒久的努力。人到中年,要学会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过美好的生活,享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