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朋友元旦结婚,是他大学的大学舍友,因此元旦前一天他会回老家来接我们母子。
起初我是同意一起去的,一家三口去参加朋友婚礼本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可是当我跟公公谈到老公的回家时间,却得到意外的回答
“没那么迟回来吧,昨天上午他刚跟我们说会提前好几天回来。”
说罢,他把微信聊天记录给我看。
就在前天,婆婆询问晚归原因的时候,我还帮着老公解释“太忙了抽不开身...”
戏剧的是,今天早上,我还跟老公聊过天,可是他没有提到更改回家的事情。
一种啪啪啪打脸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种尴尬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每次老公都绕开我,突如其来的决定,没任何沟通......
于是怒气冲冲的找到发泄的出口“你舍友的婚礼,我不去了!”
老公回复了一句“XX的婚礼肯定要参加呀!”
我怼回去“你去参加你的!”
......
于是夫妻之间又陷入了冷战。
我独自在那生闷气,想起老公平日里与我疏于沟通带给我的被忽略感,越发不开心。
忙碌完回家,常常自顾自玩手机,不珍惜一天之中难得的进餐交流时间;
有烦恼总是心理憋着,独自扛着,不爱沟通很少交流,似乎老婆就是用来持家育儿的;
工作忙碌,没空陪我聊天解闷,连我表现出明显的心事重重,也少有过问,却有空在微信群里与朋友谈天说地
......
扎心!
一次次的体会不被在乎,不被接纳,更不被重视!
2
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只是想通过愤怒、与老公朋友争风吃醋这种方式让他明白“你不该忽视我的情感需求!”
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只是想通过愤怒、与老公朋友争风吃醋这种方式让他明白“你不该忽视我的情感需求!”
试图通过影响他人际关系的方式,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
可是有用吗?并没有,他甚至不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只是以为我不想宝宝长途奔波,不想继续呆在婆家。
即使这次我生气了,他最后迫于我的压力,没有去参加婚礼,有意义吗?
并没有,我们之间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我依旧认为他过于重视学业和朋友,而他依旧觉得我这个全职主妇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不够体谅他、不支持他的事业。
是的,这里面有我的不对,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总是想要从老公那里获取归属感安全感。
然而还是很难过他与我的疏于沟通,从孩子出生后就很少与我进行深入对话,更喜欢和朋友分享喜怒哀乐。
常被忽视,总觉焦虑和不安,问题出哪里呢,我想是我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没有理顺。
3
内在关系模式是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每个人的精神体内都存在一种关系模式——“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
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将决定你一生的行为。很常见的内在模式就是受害者和迫害者,当我们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变成了迫害的世界。
内在父母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内化形成。内在小孩就是心中那个自己,是你过去经历的全部。
如果你的父母很温柔,那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对你呵护备至。如果你的父母很严厉,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不断批判你。
与父母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核心家庭。
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充足安全感的孩子,内在小孩的特点往往就是:很脆弱,很无助,很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保护等。
如果一个人不肯承认自己内在小孩的一面,不肯正面的承认自己的依赖和需要,他就会变相的去表达这一面。
比如通过愤怒、控制、权利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
4
那么导致我现在的内在模式的根源是什么呢?
我想这需要追溯我的原生家庭。
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我是家里第四个女婴。
从出生开始就被忽视,承载了母亲快一年的唉声叹气与不甘之后,我被送给远方亲戚。
然而我在陌生的环境里哭闹不安,一直哭到别人不想要我。于是得以重回自己的原生家庭。
这个经历带给我的,恐怕就是脆弱的内在小孩以及受害者和迫害者的内在关系模式。
于是总是通过哭闹、生气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和接纳。
可是小小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接纳是不真实的,他们只是接受我回家,并没有接纳我作为一个女儿存在。
兴许是我的潜意识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从小到大,用成绩、用装扮成男孩子的形象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试图去获得父母的接纳和认可。
表面上我成功了,成为家里唯一一个不需要干农活做家务的女孩子,成为父母最为宠爱的一个。
可是父母时不时的一句貌似调侃的话“你出生的时候肯定是投错胎了,你就应该是男的!”毫不客气的撕下了这层接纳的砂纸。
然后,我就这么成长为了一个缺乏归属感、没有自我认同的女孩子。
与现在的老公在谈恋爱的时候,对我百依百顺、宠爱有加,阶段性的满足了我对接纳的心理需要。
可是过早到来的孩子和家庭经济压力阻断了这个绝好的疗愈机会,老公在孩子出生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兼顾我的心理需要了。
于是就有了我一次次的对他发脾气,每次生气之后就能迎来他短暂的关注和重视。当我又开始寻求关注的时候,又会有新的争吵或不快,循环往复。
最后他疲惫不堪,我却没有得到真正好的心理疗愈。
5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
或多或少都受过伤。
没有疗愈的童年创伤,
会让成年后的我们依然陷入存在问题的内在关系模式里。
童年的创伤、受伤的内在小孩,会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财富、家庭的各个层面,让我们不停的陷入创伤的限制,重复创伤的模式。
疗愈内在的自我,有以下几个步骤供你我参考:
第一步,承认和看见当年自己那个不公和困难的遭遇。
为为当初那个受伤的、委屈的小孩平反。
以我为例,你可以这么对自己说“那是不公平的,我本是女孩,你们却因为重男轻女的陋见不接纳我,我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你们的认可!”
如果你还想对父母说,不要过于偏激,最大限度的话是:
当初你们那样做,我真的很受伤,
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很委屈。
第二步,欣赏和感谢自己活下来。
不妨对自己说“忍受了这么多,承受了这么多,委屈了这么多,终于活到现在。
有机会觉察和疗愈、有机会做自己,这是那个小孩子的伟大成就。”学会欣赏内在小孩的的顽强和执着。
第三步,认清我是谁?然后平和的接受。
如果你喜欢把自己当做受伤的小孩、把看做一个弱女子,那是你的选择和权利,也是你的痛苦来源,你有权这样做,只要你愿意。
第四步,宽恕父母、然后宽恕自己。
宽恕父母的不知和有限,相信他们不是故意要伤害你,相信他们自己也在痛苦和有限中。
不要再像个小孩一样找他们讨要爱,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去给出爱,给出谅解,给出放下。
然后,宽恕当初的自己没能力给自己安全、不懂得或不敢为自己说话,宽恕自己作为一个小孩子的有限。
宽恕自己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情绪,以至于迁怒他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消极情绪。
宽恕自己也曾因为无法消化自己的情绪而对别人不公,给别人带来压力、焦虑和痛苦,宽恕自己内在的不和谐。
第五步:确定成长目标:想成长为怎样的自己?
决定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做理想的内在父母,充满智慧、力量和创造,自己疗愈自己,把自己看做一个成熟能为自己负责的人。
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热爱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
用更大的视角来感受自己,认清自己然后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然后追随内心,不少外界困扰!
这五个步骤看完可能只需要几分钟,践行却需要一生,但愿你和我一样能在生活的挫折里疗愈自己,逐渐改变,直到完全蜕变。
不再寄希望于从外界寻找认同,我选择解剖自己的内在父母和小小孩的相处模式。
解剖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解剖的过程虽然难受,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我不再跟老公索求情绪照顾和重视,转而重拾自己曾经的爱好--心理学和写作。
用爱好充实平淡的全职生活,在学与写中不断疗愈自己,找到自我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