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我先让他们复习唱上节课的《拍皮球》,接着再次让他们谈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次他们更是激烈,争抢着和我分享。我笑着说今天咱们来玩个拍手的游戏,请跟着我拍X X | XX X |,和同桌面对面比谁拍得又齐又稳!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拍手声,有的孩子还特意调整速度,想和同桌拍得更同步。拍了两轮后,我引出课题:“北京的小朋友玩拍手游戏时,还会边拍边唱有趣的歌词,这种游戏叫‘打花巴掌’。”没有多余的铺垫,顺着孩子的兴趣自然过渡,他们对新课的期待感一下就拉满了。
到了学唱环节,最容易出现“拍手乱了或忘词”的情况。我没让他们直接边拍边唱,而是分了三步慢慢来。第一步先在腿上拍节奏,先把节奏种在腿上,拍X X | XX X |,先不用急着唱,只随着歌曲音频比谁拍得稳;第二步和同桌面对面拍手,还是不唱,只练动作,等动作熟练了,再加入衬词句“打花巴掌的,一月一”,重点提醒他们“的”字要轻要短,发“daI”就像舌尖轻轻碰一下牙齿那样;第三步才尝试边拍边唱,一开始速度放慢,要是有人手和嘴配合不上,就停下来重新练节奏,再接着唱。低段教学不用赶进度,多给孩子“搭台阶”,他们就能慢慢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