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蛮腰分舵早报(2019-7-2)
祝大家周二愉快,这是我们第124次早报
今天早报升级为#复议带给我的反向思考 栏目
1、今晚有练武场,请各位新晋拆书家前去观摩过级
2、复议给我的反向思考——如何做一个跳出“我执”的观察家?(1)
我在学习的时候有个很笨但很管用的方法,就是固化模仿-活化运用,也就是首先建立自己对一个东西的初步认知标准,并依靠这个标准来快速地衡量自我运用的如何;然后在运用过程中,因为这个标准本身的初步性,往往会被打破,会有一个标准放下或者升级的过程。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境界提到: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同样我们的学习往往也大多会经历这三重境界;就像我提到的“固化模仿-活化运用”对应的就是第一重境界,我也称之为“我执”的境界。
“我执”的境界有什么好处呢?
有了自己判断的牢固的标准,并且能够给出自己的理由,不会禁不起考验;
那又有什么弊端呢?
因为“我执”的标准毕竟是初级的,看世界也是单线条的,这个时候很容易犯一种错误就是就像拿着一个锤子的人,看到的都是钉子。
那么观察家该如何跳出“我执”呢?
首先,模拟,假如是其他观察家来看,他们的关注点可能在哪?
其次,倾听,拆书家对这个技能点是如何理解的?有怎样的困惑?
最后,共识,如果说我反馈的点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理解,并不能成为一种大多数人的共识,那可能是“我执”的标准?多想想,共识的核心标准来看,这个技能点怎么做相对容易?如何可以做到更好?
简单来说,就是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观察家这个时候再看技能点,不再那么笃定一定是按照之前自己理解的标准那么解释,那是一种可能,可能还有其他更多可能?但可以确定的是共识的核心标准作为更多人可以广泛接受的原则来进行反馈。
比如举几个例子,值得我们观察家重新再看一下技能点:
TF2-2 预防异议究竟该如何写?这个手册有示范的初级问答,但更好的写法如何做呢?
TF2-3 意译案例做好的话有哪些方法?同样手册只是举例意译的3重境界,但具体如何来做好也没有明确的步骤?
TF2-3 细化步骤,手册有列举例子谈到细化,但具体到什么颗粒度才算细化,这个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TF3-1 概念讲解,手册同样有例子示范,但同样也没有规定死概念讲解的要求和标准?
TF3-2 A1自测表,也是谈到基本要求,但具体如何写好每一条问题呢?
诸如此类,同样的还有显像提问、分步催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微行动学习等,假如从这个角度来看,手册真“难”拆,给出一些很what的内容,基本的要求和准则,以及更好的例子的示范,但是要拆成共识的how,是我们所有拆书家共同探索切磋学习的课题。
(因此这些项目会作为新课题放在周六所有拆书家一起去探讨:problem-debate/battle,也希望小蛮腰家人包括资深三级拆书家们一起来参与完成这样的探讨,也许我们在这些探讨之后依然没法达成共识,但没关系,至少我们都有更深的理解)
内容供稿: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