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在网络上学习了一节出彩的数学课。
这节课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小学高年级)。
授课老师吴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学生活动,着力打造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
听课过程中,我被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深深吸引,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为什么吴老师的课会这么吸引人呢?
她的妙处之一就是遵循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设计教学活动,按照认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的递进层级,引领同学们逐步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
课堂上,吴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
其次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方式表达一位比学生大22岁的老师的年龄。这个环节里,学生们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描述出老师年龄,再通过解释、讨论几个典型例子,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中,吴老师请同学们应用“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接受挑战:如果一张桌子配四把椅子,那么请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椅子的数量。
第四个环节,吴老师提出几个具体问题,请同学们分析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吴老师请同学们改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目标是使听儿歌的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青蛙的嘴、眼、腿的关系和数量。
吴老师课堂的妙处之二就是善于提取课堂上生成的典型例子,并利用这些例子激发全体同学共同思考,以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还有一个妙处就是让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去。课堂的每一个活动都是从全体同学的参与为开端,使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尽情地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吴老师的课堂体现出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点也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课后同学们希望以后的课堂都能如此进行。
作为听课老师,我收获很多,只是为吴老师抱了一点小遗憾——信息技术的工具有点落后。吴老师只有一台实物投影仪。
如果吴老师拥有互动电子黑板、拍照上传工具、随机挑人工具和师生互动应答系统,而不是只有一台实物投影仪,那么吴老师只要利用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做一些小小改变,就可能让这节生本课堂熠熠发光。
小小改变之一:拍照上传和随机挑人,辅助人人参与并提高效率
比如在挑战环节,吴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观看这位同学的挑战情况。
如果有拍照工具和随机挑人工具,就可以小小改变如下:让全班同学都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下老师提出的不断升级的问题的答案,并提醒要通过随机挑人展示同学们的书写内容。如此制造出紧张的全班参与挑战的氛围,落实人人参与。
比如在课堂的理解阶段,吴老师提取了四个典型例子之后,在投影仪前摆了很长时间才勉强达到想要地投影效果。期间还请了一位工作人员上台帮忙。
如果吴老师有拍照上传工具,那么这个环节地时间将会大大缩短,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小小改变之二:应答器让全班思考被看见
比如在吴老师投影出四个典型例子之后,吴老师运用自己高超地课堂驾驭能力,通过问答、启发、互助发言等方式,才把同学们地思考抠了出来。
如果有应答器,那么只要请学生用应答器从四个典型例子中选择最佳例子,就可以看见全班同学地思考。接下来,可以从每个例子的支持者中随机挑人,让每个例子的支持者说出他们的思考。全班同学在倾听过程中再次思考这四个例子的优缺点,而后进行二次作答。促使同学们能够聚焦并认可第四个“用字母表示数”的典型表达式。
小小改变三:电子黑板版面大,有利于展示生成与突出重点
课堂上,学生在黑板上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生成。但黑板空间有限,以至于后面活动的书写空间受到限制,还使得课堂重要板书——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反映关系、反映结果——没有足够的展示空间。
如果有电子黑板,那么可以利用电子黑板的放缩、拖拽、翻页等功能,既可以最大限度展示生成,又能做到突出重点,甚至可以体现出思考升华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让以生为本的课堂的效益得以发挥。
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成熟的情况下,再借助信息技术,只需要做出小小改变,就会看到——学生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