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美食便是这文化之一了。对于我们家来说,虽是粗茶淡饭,但也是粗中有细。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父亲包的那别有韵味的饺子了。
父亲包饺子总要甄选最好的高筋面粉,这样包来的饺子皮很有弹性。然后就是要挑选蔬菜了。父亲最喜欢的蔬菜莫过于韭菜了,用韭菜包出来的饺子特别香。再就是选肉了,要选前腿肉,三分肥七分瘦则为最佳。而给饺子去腥增鲜的生姜千万不能少。
材料备好后便是和面。父亲先把面粉盛在小盆里,左手拿怀子倒水,右手拿一双筷子搅,边搅边加水。水加够了以后,他把筷子上粘的面粉抹掉,一只手扶着面盆,一只手用力按压面团。不一会儿,那些散乱的面粉便成了一个光溜溜的面团了。之后便是用潮湿的抹布盖在面团上,防止面团“干皮”。在醒面的过程中,隔一会儿揉一下面,以使面团完全醒发均匀。
现在就可以准备饺子馅了。首先,将蔬菜清洗干净,沥干水分,放在一旁。然后剃掉猪肉皮,再把猪肉剁碎。父亲总是把肉切得很薄,剁得很细,有时甚至要剁上半个小时,才能使其细如肉泥。最后把剁好的肉和菜搅拌在一起,装入大盆中。接着,向盆中倒油,再加入五香粉,生抽等作料搅拌均匀。
馅料拌好后,就要擀饺子皮了。父亲先从面团中切下一块,搓成长条,再均匀地切成小段,这样的大小就可以保证包出来的饺子小巧玲珑,一口一个。
此时,我站在一旁,学着父亲的样子包饺子。父亲笑着对我说:“这包饺子呀,是个功夫活儿。你看这和面吧,硬了擀不动,吃着也硬。而擀饺子皮的时候要边缘要,中间厚。薄了会破,厚了吃着像面皮。这个馅料呀,放多了会露馅,放少了又不饱满。所以,要想做好一件事,把握一个‘度’很关键。”
锅里的水开烧开了,白白胖胖的饺子如企鹅般跃入水中。不一会儿,水沸腾了,水面上探出一个个可爱小脑袋。这时厨房里蒸气氤氲,香气弥漫。很快,饺子出锅了。我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只水饺,吹了吹送入口中,顿时,饺香四溢,唇齿留香。我慢慢地品尝着饺子,也细细地回味着父亲说的话。
是的,做人做事就像这包饺子,只有很好地把握住“度”,才能恰到好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