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较真”。
较真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jiàozhēn,方言,亦写作较真儿。 主要指认真、太当回事,与含糊、模糊相对。
因此这个问题,需要严谨的分类讨论
1、细节上的小事情,较真:如浪费了食物、乱扔垃圾、使用物品后不还原等等。
这些问题,孩子做完后是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
在这些细节上“较真”,也是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人生观。
2、严重的大事情,第一次不较真:如因玩耍刮坏了别人的车、打破了别人的玻璃、考试作弊、偷钱。
这些问题,孩子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是错的,甚至当家长知道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这时候,家长大可不较真。(不较真,不等于不教育,只是在语气用词和手段上轻更多)。
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永远是你的臂弯,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还“家法伺候”,孩子长大后只会什么都瞒着你,甚至遇到大困难也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和父母商量。
另一方面,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说明问题所在,摆明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这些错误,如果第二次再犯,就真的要“家法伺候”了。
二、学习问题——不较真
学习问题犯错,是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好机会。
家长方面,说实话,不应过分干涉。
当然学习问题有很多种:比如学习上的具体学科问题,可以引导孩子先找课本再找同学然后找老师,毕竟总有你下场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如果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可以通过聊天的形式分享,毕竟不同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最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回归题目:
21:30叫儿子洗澡,他抱着一包薯片坐在客厅看电视,我怎么叫都不动,拉也拉不动,我生气地把他薯片夺过来,要上楼。
这是什么问题?两种可能:
家长问题:认为孩子应该我叫他干嘛就干嘛。
孩子问题:已经与孩子约定了21.30就是洗澡时间,但他不遵守约定。
只能说,尽快心平气和,学会和孩子沟通。孩子不是你的宠物,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举个例子:
孩子在写作业,你做好饭了,你让他马上出来吃。不出来就不停地说,甚至开骂。
殊不知,这是破坏孩子养成专注度的严重错误做法。
正确做法是:与孩子做好时间约定,从而引导他自己规划时间。
无需做什么,执行约定时所定好的“如果不遵守约定会怎么办”的操作就行。
PS:与孩子约定时,切忌一言堂,否则这个约定孩子也是不信服的。
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个反复的过程,家长一定要耐心和坚持
参考: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393141/75f09CJ2CKJ6kdTP5Dkns_IS65-Opzf7sBGaCAJGI59HYyTvL0Q0JIHsmJ_ZPdaOBRyhjL2-A3lGoJU6OjNOvB9pkQ
我是永远相信光的21世之光@21世之光
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生物学”相关话题
码字不易,认同也可以点个赞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