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到上一节公开课的通知,我就开始准备构思,这次的要求是上一节古诗文,但上什么好呢?古诗文中隐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码,能入选进课文的都是经典名篇,哪一节都具有挑战的难度,因为是比赛类的课,更要精心准备。
思来想去,我决定上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庄子的《北冥有鱼》,一是按照教学进度,也是顺势而为,这也是即时教学的需要;二是得益于智慧作业,之前录过与这篇课文相应的作业“理解庄子的观点”,当时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也是做了一些准备,但仅仅是限于那道题的分析,现在看来,当时分析还是不够透彻;正因为智慧作业,至少已经在探究这篇课文。于是乎,就选这篇课文《北冥有鱼》。
随着备课的深入,对《北冥有鱼》的重点把握究竟是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还是作者笔下的“大鹏”形象,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总结得出,由于本篇课文节选自《庄子 逍遥游》内篇的开头部分,不能够完全解读庄子的思想观点,在初次领悟庄子的“有所待”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是欣赏庄子文笔的奇幻和理解“大鹏”的形象,这对八年级的学生还是具体可感的,也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庄子文学艺术魅力。
今天,开始已经尝试上了这一课,导入部分举“抗金名将岳飞”字,说他是大鹏转世,事实上,可以问问学生名字是否有带“鹏”字的引出大鹏形象的美好寓意,再列举出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通过播放视频,点出是庄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象。引出课题,板书,简介作者,出示教学目标,基本做到比较流畅的表述,但也有可能在他人感受不一定较完美,当然这是我追求的一个方向。
诵读感知环节,要求学生读的时候似乎不尽人意,147个字分成三小节,三名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有点放得不够开,事后老师评课,提出创设情境,在情感上要善于蓄势,情到深处自然成,让学生找到要表达和体会的感受,也许,效果会好一点。比如,我可以尝试按照课文的思路讲一个神话故事,由此感受到作者的思想。
亮点是老师的当场范背,如果再加点背景音乐,老师能从容一些,不管是从语言、表情、动作、节奏,放松些,估计能深深第感染到现场的评课老师,这个环节要好好再练练。假以时日,必定会更精彩。
从朗读去感知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还是读,师生互动、男女生互动、全班齐读;分三部分逐次疏通文意,抓关键字词触类旁通,让学生更全面把握全文,这里可能要十多分钟,毕竟要讲究学生现场对知识的掌握度,要积极应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这也是反映教师教育机智的综合表现,更考量是一个老师的对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这方面在备课上还要充分些。兴许会好一点。
公开课的过渡语很重要,我们不能被现代化的多媒体限制我们的创造力,于是乎,在理解完文意的基础上,我不着痕迹从文中庄子笔下“大鹏”、“野马”、“尘埃”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它们一个个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所谓逍遥按照作者的观点就是逍遥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乱世有关,诸侯征战不断,暴君杀人如麻,作者追求精神的自由来躲避现实的纷争,以保全自身。体现是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这个点到此即可,不必过深展开。然而事实上,两千多年,相比于庄子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人们似乎更着迷于大鹏这个形象本身,现场学生感觉理解,我提出再来齐读,相信同学们会有所体会,通过老师点拨和归纳,我概括为“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特点,现场板书画了一个大鹏的简笔画,顺势总结出,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能像庄子笔下的大鹏乘风破浪,志存高远,勇往直前。
拓展延伸环节,由庄子的大鹏形象的影响,列举出李白、李清照、毛泽东的诗词名句;再过渡到课后作业的布置结束课堂。可以说时间上是滴水不漏。
总得来说,这堂课还有打磨的空间,结合不足,展示原有的亮点研究几回,必定是一堂优质的比赛课,今日留感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