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本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反复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
2.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本节课分为3个部分。第一是“聚焦”部分,通过翻拍手的游戏,交流熟悉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平时生活中有些学生也玩过翻拍手的游戏,但学生对于游戏规则并没有统一,所以在玩游戏前,我先通过微视频讲解游戏规则及如何做这个游戏。学生兴趣很浓厚,每位学生试五次,同桌两位同学一起完成。游戏结束后,先来个点评,然后提问:说一说: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有了亲身体验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是“探索”部分:玩“抓尺子”的游戏,分为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的结论。考虑到时间关系,我前一个班是先通过微视频讲规则,然后两个实验一起做,结果发现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容易搞混,于是后三个班都是分开做,效果明显提升。爱牛材料反应速度尺很好用,也很安全,但是也很容易坏。
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在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科学课多且准备材料繁杂,但看到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特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