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呢?
有人说:“我工作很忙,每天大概有1个小时陪伴孩子”;
有人说:“我的工作也很忙,每天回家大概有2个小时陪伴孩子”;
有人说:“我是每天回家就是睡个觉”;
也有人说:“我一个人在这里工作,家人、孩子离我很远,大概一个月回去一次”
似乎每个人都很有道理,但请你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尽可能地抽更多的时间陪伴你的孩子,而且是高质量的陪伴。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呢?陪伴孩子的时候融入他的氛围或环境,不要再把工作带回家、把情绪给孩子,陪他一起疯、一起闹,陪他体验玩耍时的喜怒哀乐;请千万不要一遍陪他玩,一般玩手机;一边陪他玩耍,一边工作。
家人和孩子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源泉,幸福是需要去经营、去付出的,一颗树之所以能遮阴乘凉,是因为种树人前期的种树、施肥、浇水、每天呵护它,它才能成长为了你需要的参天大树。
当然,也有人说,我不陪伴,他/她依然会成长,只不过你不去关注和发展与还在的关系,你想要的结果不会在哪里等待你,他已经不是你的孩子啊,他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别人的熏陶,已经成为他的一部分,反正不再是你预期的样子。长此以往,他/她不会经历困境和挑战时支持你,也不会变成你生活最重要的源泉,总有一天它会以其他形式反馈给你结果,总之,不是你想要的。
当今的时代,职场中有很大的压力和责任,所以往往会忽略关注孩子或者孩子,通常都是这样的人:
一是:你习惯把资源投资到快速回报你的地方,比如你的工作,它可以带给你看得见的薪水;
二是:你的孩子/孩子很少用最大的声音叫你关注他们,因为他们爱你,也支持你的事业。
基于这些理由,理直气壮的忽略了你的孩子和家人。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赋予每个人每天相同的24小时,不多一分,不少一秒,你把时间播种在哪里,也将收获什么。
那如何培养孩子呢?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一种理论——能力理论,孩子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考虑,资源、应用流程及价值取向。
资源:是孩子所能利用的东西,得到的或获取的经济和物质资源。她/他的时间和精力,知识、天分,时间关系及过去学到的经验,决定他能做什么。
应用流程:是指孩子做事、思考的方式。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如何与别人合作,还包括用资源实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为自己创造什么新的东西,它是无形的。
价值取向:是做某件事情的动机。决定孩子如何做决定,也就是他的想法中及生活中,哪些因素会排在中最重要的位置,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根本没有兴趣的。
现如今大多数父母,都想尽一切可能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源方面,那么孩子就一定会拿到家长所预期的的结果发展吧,不尽其然。
有些家庭,孩子只剩下学习,学习之外的一切事情都不需要处理,父母完全包办,洗衣、洗碗处理生活所有琐事,只需要考个高分数。
人首先是社会人,父母不可能陪伴他走完整个人生旅程,分数只是他人生旅程的很小的一个阶段,孩子学习知识,考取一个好分数,只是学习最基本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解决一切生活中的问题,那么知识依然是书本的而不是他自己。价值取向更是一个孩子教育的根本,给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比如正直、善良、要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才不会在他长大以后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才能放心,因为他有做人做事的准则,他会给社会创造价值。
2021年,实施“双减”以来,还在的教育已不能再依赖于培训机构,它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孩子需要学校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学校更多的是负责知识的教授,而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做事及如何去正确的做事。让孩子多经历自己的生活,不要过多的给你的孩子代劳。
比如,周末带两个孩子去公园跑步,结果刚跑了一会,孩子会说爬不动了,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说要跑到前边的那个房子,可以买一根香肠,但是需要他们自己过去,跑过去或者走过去,还需要自己玩具拿上,这个时候大宝和二宝就会互相打气,互相鼓励,并且相互帮助,一定会以很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孩子生活或者学习中遇见困难,不要代替他去解决,要帮他找出困难或者问题在哪里,然后引导他去尝试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比问题结果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