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是从诗作的整体性进行赏析。
第一个是空间视野上的整体性。
首先,诗人把“江”、“海”、“月”三个意象相接,共同构筑一个清新淡雅,辽阔无边的意境空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要与潮水一起涌出来。这里的“江”、“海”、“月”三个意象,被诗人有机统一起来。“春江”连着大海,“明月”伴随着潮汐,可以说,这两句诗直接打造了一个“春江花月”的世界。江水紧接着海水,月光随着江水连绵不绝,平远不动的春江和月光互动,营造了一个“滟滟随波千万里”的宏大景观。这不仅仅是江海相接的静态,还隐约透漏出微微的动态,诗人的描写使整个空间都生动起来。视野广阔,空间立体,诗人利用前四句奠定了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意象空间。
其次,“月意象成了意象群落的主导者”。下面一句,视野收回,诗人看到了江岸边开满鲜花的树林,在月光的照耀下,树林里面好像浮动着细小的雪珠。春夜寒凉,白霜在空中飘荡,但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这些“流霜”也看不分明了,就连汀上的白沙都笼罩在月光里看不清楚。月光明亮,整个江岸都被环绕,显得整个夜晚越发清明透彻。“原本是春、江、花、月、夜平行的几个意象,在这一刻,月光普照,月笼罩同化整个空间,江变得透明,天空变得透明,花也变得透明,诗人在这里缩小了春、江、花、月、夜之间的区别”。[2]它们无疑是很美的,但是使之透明同化,也并未丧失其美感,反而更显清明透彻。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春江花月夜》里面有很多意象,有“春江”“潮水”“明月”“花林”“流霜”“白沙”等。诗人首先把前三者汇在一起,共同建构了一个江海连天,视野开阔的意象空间。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诗人又看到了“花林”,看到了“白沙”。然后诗人写到月光照耀,整个空间全是明亮的月光,所有的东西都被笼罩。诗人利用明月把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无论诗人的写景视角几经变换,但是此刻在这个空间里,“月”始终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