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一股“马拉松热”,非专业马拉松爱好者越来越多,而调查显示这些爱好者中中很大比例为中年男性,该群体基线身体状况不如与年轻、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也没有专业的教练与医疗监护。并且,中年男性这个群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因此,其心脏对高强度、长时跑步的适应性反应可能有所不同。问题来了,跑步对心血管疾病来说,是获益还是负担?
来自于2016年中国学者在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年会(5月31日-6月4日)上报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纳入来自“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61447例中国男性受试者,平均5.48年随访结果显示,跑步(7 MET)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7%,将CVD风险降低26%。
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分析了17589例健康成人和1878例跑步者的跑步习惯,最长随访时间35年,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之后,与非跑步者相比,跑步者全因死亡降低44%,这与男性(6年)和女性(5.6年)的寿命增加相关。该研究的最新分析显示,与久坐非跑步者相比,每周跑步2.4小时(低强度跑步)可将死亡率降低71%,而高强度跑步在减少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不显著,提示跑步量与死亡率方面的获益呈U型关联。然而,该分析中高强度跑步者的样本量较小,且死亡数量也较少,可能影响了分析后果。
ACLS得到了与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类似的结果,其近15年随访结果显示,与非跑步者相比,跑步者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分别减少30%和45%,且长期坚持跑步者比较晚开始跑步或坚持不久便放弃跑步者的获益更加明显。当该研究中的13000例跑步者按跑步量被分为5组后,分析显示5组在健康获益方面没有差异,但跑步量最低组的CVD死亡风险最低,而跑步量最高组的CVD死亡率较高——虽然仍然低于非跑步者。
如果跑步量与健康获益呈U型关联,那么高强度和极限量的跑步对健康到底有何影响呢?是否存在“过度锻炼”,如何定义“过度”呢?研究发现,高强度、长时的运动训练能使人体心脏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产生适应性改变,成为“运动员心脏”,其特征是心室容积增加、左心室壁增厚、心脏重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和安静时心率减慢等,但以上变化与病理因素引起的心脏变化截然不同,并不与马拉松运动员CVD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虽然研究也发现,马拉松运动之后,跑步者心脏表现出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和脑尿钠肽(BNP)水平升高等迹象,但以上变化是暂时性、可逆转的。即便如此,研究提示长期的高强度运动训练可能与右心扩张、房颤风险升高相关,并且小部分人的心脏会出现瘢痕或心肌纤维化等迹象……可以说,关于过量跑步的问题,如今仍无定论。
研究进展到这个程度,其实跑步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已经较为明晰了。跑步带来的心血管获益可谓“证据确凿”,至于过度跑步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或许一般人是不用担心的。而那些马拉松的狂热爱好者们,如果非专业运动员,或许半马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