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早报Day97

小蛮腰分舵早报(2019-6-5)

祝大家周三愉快,这是我们第97次早报

今天的板块是技高一筹(8)

手册之坑(7)—TF3-1概念讲解如何才讲透适用边界呢?

适用边界在整本手册出现了很多次,也是我觉得最难讲清楚的一个技能,特别在具体片段的运用中。

比如,在TF2-3考核细化步骤或者意译案例的时候,实际上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清楚适用边界,这是隐藏考核。

比如,在TF3-1概念讲解时明确提到通过讲解概念时讲清楚适用边界条件与关键点。

此外,从TF1-1到TF3-3整个过级过程中都隐含着对于适用边界的考核,只是在1级的时候没特别强调,不是考核重点,2级的讲解明确提出,在TF2-3会重点抓,3级的讲解就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TF3-3。

这里面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整个RIA其实就是场景的描写,从书中R可能描述的是一个知识点的运用场景,那么在I部分也需要提炼出一个运用场景,可以是匹配原作者的,可以是缩小的适用边界,也可以是迁移到更大的运用,放大的适用边界;A1就是一个过去时间中匹配你的I特殊的适用场景,而A2是未来时间中一个具体的适用场景。

那么在拆书家的A1、A2、A3的指令引导过程中,也是无数次的引导学习者这样的适用场景。

所以,回过头来看,也许你的二级的显像提问,分步催化,A3场景演练问题不在显像提问本身具不具体,而是在于你对于适用边界的理解是否清楚。你引导学习者催化运用的场景是否匹配你的I讲解,催化不出来,或者场景不具体,说明你对知识点适用边界的理解本身不清晰导致。

回到TF3-1,在考察对概念的适用边界的讲解存在哪些坑呢?

第一个坑,手册提到讲解概念,那究竟是按照一个概念,找一个易混淆的概念,讲解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就是对于一个概念与例子的匹配讲解(比如手册中对目标讲解的示例)

这个点在修订的观察项分为2个部分: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

第二个坑,学会举例与对比,通过概念与案例之间不断折返,帮助学习者明确适用边界条件与关键点。

那如何举例,如何对比,如何折返呢?

手册对这点并没有具体说清楚。

在评审组17年4月的总舵评审分享中提到如何讲解,在野人大叔对于概念讲解的过程也明确了如何做,大家可以去找到这部分资料好好学习下。

简单来说,概念讲解分为2种情况:

1)概念-举例

参考手册,讲解目标的例子,最后需要提炼出和原文相关的步骤,不是为了讲概念要素而讲解

2)概念-易混淆的概念-举例-对比讲解

1、概念A-易混淆的概念是什么?

2、举例1,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提炼出要点1

举例2,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提炼出要点2

举例3,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提炼出要点3

提炼出要做到概念A,可以怎么做?

要点1,xxx

要点2,xxx

要点3,xxx

虽然如此,这种方式对于讲解好适用边界还是非常困难,只能搜集资料,多加练习。练习适用边界,在上周六的问题中建议使用类比来讲解,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练习手段。

下篇预告:

技高一筹(9)——手册之坑(8)—TF3-2如何做好A1自测量表呢?

内容供稿:豪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