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参加完新教育的读书交流会之后,当场加入了一个自觉读书写作的交流群。我想,反正自己是要坚持读书和写日记的,跟着各位优秀的老师学习,大方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悟,有何不可?知道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就没有理由再浪费时光了。
第一个领读的老师是底张乡小的郭老师,听完了她的领读后,我有点怀疑自己敢不敢领读。太久没有尝试过录下自己的读书声了,朗读就更谈不上。但既然接了这个活儿,就得大胆尝试啊。身为一个语文老师,居然总是怕当众读书,这算啥?
于是赶紧找校长借书,此次共读书目是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几年前曾在好友燕歌那里读过,去年县里让共读时我们学校买了两本,我这次从校长那儿拿来了其中一本。
接着郭老师读的内容,我把此书中序言部分的第二小节试着读了一遍。初读时有错字,掉字,还有读错重读现象。可能我内心觉得,反正这是练习,读错了还有修正的机会,怕啥呀。所以读的并不认真。第二遍依旧有出错,我要求自己,最多录三遍,哪能读一篇文章连读正确流利都做不到?
第三遍基本上正确流利读下来了,我放下手机,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个小任务。
感谢周末有父母帮忙带孩子,我还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今天抽空开始看于永正老师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1[阅读教学卷]》,印象深刻的是《草》、《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和《翠鸟》这几课。仅仅是看课堂实录,我都能感觉到这样的课堂该多么受学生的喜欢!同样的课题,于老师引导学生入情入景的在读中悟,读中学,读中写,学生在那样的课堂上能收获多少啊!
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对文本理解不够,对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每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好像都是机械式的学习,我也在照本宣科的讲授,哪怕有些课堂上学生发言很积极,但只是他们思维活跃。对语文的理解,该拥有的朗读和写作能力并没有。可能学生听完课能做对一些练习题,但自主学习的习惯呢?思维呢?我甚至想不出,自己究竟有哪一节上得比较精彩……
好恐怖!我一个那么喜欢老师这份职业的人,居然一直在浑浑噩噩度日。整天陷在环境中的盲目攀比,闲言碎语,随遇而安,我变得越来越讨厌自己,职业热情也大不如前,何必呢!!!
还是多读书,多学习。这是最简单可以自救的方式,请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