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有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夏雨敲窗,夜难入寐。随手翻《论语》,重温《学而》。

      读书为何?为何读书?何为读书?开始以为是为了写一篇好文章,后来觉得是为了求学问,现在才明白原来只是为了学会如何做事做人。书读得好,文章写得漂亮,只是文学好,算不上有学问。正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做事做人绝对的好才是真有学问。由此可知,学问非源自文字,也非源自知识,而是源自我们经历的人与事所带来的人生经验。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就是包罗万象的课本,随时随地都在教育我们。子曰:观过而知仁。在生活中看见别人犯错,自己也要反省,告诫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学问。学而时习之,是要我们随时随地思考,见习,体验,反省,刚开始有点难,但慢慢进步,自然就会会心一笑,也就“不亦说乎”了。

        夫子是寂寞的,张载也是寂寞的,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理想,去传授学问,去教化万民而奔波一生,恐怕到死那刻也没人理解。但夫子说只要有学问,何愁无知音。于是便有了这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朋即知音,此远非空间距离之远,而是时间跨度之大。夫子的学问,五百年后的知音董仲舒发扬光大。而当时夫子之不亦乐乎,想必也是为后世的董仲舒而乐乎吧!做学问就要耐得住寂寞,即使一辈子无人理解,也不要怨天尤人。故夫子又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三句,意为:做学问之修养,自始至终都要自得其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学而第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句话...
    邓邓在学习呀阅读 1,720评论 0 4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遥远的小镇上,生活着一个名叫...
    归鸿越读阅读 1,598评论 0 23
  • 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所以第二句话跟着说:“有朋自远方...
    丁一AT阅读 4,388评论 0 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
    清听漫语阅读 1,715评论 0 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一般都是这样理解的:学习后经常...
    老殷good阅读 2,271评论 1 1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