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张红,持续分享1003天,2020年4月8日
任何一个偶像人物都只是成长中的一种过渡,到头来人都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人生。
所以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没有偶像人物。这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力量,家长应该因势利导,巧加利用才是。但年轻人也不可过分沉溺于某个偶像人物。
说到底,人是为自己的感觉而活,不是为他人的感觉而活,不是吗?
人最大的能量来自对自己的信任与开发。
偶像的崇拜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内化的过程。
偶像崇拜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动力。但偶像崇拜的经历,应最终使人学会独立,而不是日夜沉迷于某些“追星族”的梦幻中,蹉跎岁月,荒废青春。
偶像之崇拜,贵在内化期价值,而非神话其形象。
说到底,人既需要相信他人,更需要相信自己。
根据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青少年偶像崇拜可理解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性冲动转移。青少年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个体增强的欲望冲动不能只指向父母及同辈人,还需指向父母之外类似于明星偶像一类的遥远人物,以弥补情感上因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产生的真空。
偶像作为个人认同并信任的对象,反映了个体积极的自我确认,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现实自我不满足而找到的最佳理想自我,是自我同一性的最新的最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