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所谓的爱好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很多典故、优美词句张口就来,给人一种口若悬河、才高八斗的感觉。那大家还有没有发现,在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恃才自傲、容易和别人争论且认死理?
我也喜欢学习,而读书作为一种学习的便捷方式,是不错的选择。之前我添加了很多关于读书学习、思想文学交流的一些群,微信、Q Q群加起来有十几个(现在基本上全退了)。在群里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饱读诗书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因为某一观点容易和别人发生争执,且思想容易绝对化,到最后为了自己的立场胡搅蛮缠,立场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还喜欢带节奏拉帮结派企图让别人一起附和自己,他们往往会有一种知识的优越感,为了维护自己的立场,他们自恃清高,不会轻易向对方低头,哪怕自己错了也不会承认,最终辩论的目的是自圆其说和自己的输赢,说不定最后还会恶语相加。
这里我要提醒一点的是,有立场的辩论是没错的,毕竟很多正确的东西就得通过辩论和实践检验,但是如果把目的搞错了,不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有效辩论,只是为了自己的输赢,恬不知耻的指桑骂槐、恶意相加,这连知识和学习的门槛儿都没有够上,只能说是所谓的知识和学习的败类。
他们总是会引用书上或者某个人说过的话,也就是我昨天给大家发的那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他们通过一些自我主观或别人说过的东西去规定死一件事情的边际,内容缺乏辩证,在他们的眼里,书就是真理,知识就是绝对的,他们引用书里面的东西、某个人说过的话,其目的也是为了自己逞口舌之快的输赢,他们在证明自己输赢的同时,还不忘教训一下对方,好像在说:我就是真理,我说的就是对的,不容反驳。
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越学越愚、读书越多越傻,不无道理,学的东西越多而不加思考,那给你带来的危害就越多,我之前也说过,思考远比学习和获取知识本身重要,如果你学富五车,读的书再多,哪怕你金口玉言,张口成书,那你只是在引用别人且不一定是正确的东西。学习的目的是完善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昧的把书上的东西当成真理,能把《道德经》倒背如流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达到“道”的境界的人有几个呢?同样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却活得非常的通达,能够领悟“道”。
学、悟、用,这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很多人学习的目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就像我看到最近樊登推出的广告,让大家去买会员,说一天读一本书,或许大家正在落入他设计好的一个圈套(一本书自己不亲自读,为什么要让别人读完之后讲给你听呢?你只是在听他的见解而已,看我以往的文章《理性看待樊登》”。一些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在自己的读书单中,年末总结的时候,能看到自己读了很多书而发朋友圈炫耀,或者享受别人来你家里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的享受成就感?
如果你缺乏思考,读再多的书,它只会成为你的累赘。相反,哪怕你一年读不了一本书,但是你善于思考,注重领悟。大自然、生活中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种对知识和学习不加思考的人,我通常称他们为走火入魔,不对,走火入魔,有点抬高他了,应该用“精神的肥胖者”更为贴切,学习的太多,没有吸收,造成了精神肥胖,对自己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就像你吃东西吃太多,热量过高而不注重运动,最后变成肢体上的肥胖,造成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知识不在多,而在精,学习不再学,而在悟,希望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完善自己的思想,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老子,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你只是需要通过学习给你增加灵感,触发你大脑中的某根弦,让你自己的思想体系更加完善,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成为知识的傀儡。
哦,对了,如果你掌握了“悟”,不要轻易和别人争辩,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很多东西没有答案,要辩证着看,如果有人不认同你的东西也没关系,但自己一定要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