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本节课中会与化石接触。因此,一开始,我先从教材给出的昆明鱼化石图片引入,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并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又介绍了一些古代生物,提问:“这些生物现在世界上还有活的吗?”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它们已经灭绝了,我继续追问:“科学家又是凭借什么将它们复原的?”学生一下子都反应过来是化石。这样就能顺势引出化石的概念和研究意义,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最后再用课件总结。
在探索环节,因为时间有限,我直接用了教材中的化石图片,我先让学生说出这是哪种恐龙的化石,然后出示这种恐龙的真面目,让学生推测它与现代哪种动物相似,但在这一板块,有一个班存在一个问题:可能由于学生观察角度不一样,推测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像蜥蜴,有的认为像袋鼠,还有的甚至认为像鸡。但最准确的答案是鳄鱼,我由于太死板了,就一味地去否定学生的答案,造成了有的学生情绪不满,课堂纪律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才得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后面两个环节的教学总体较顺利,学生完成活动手册时速度很快,基本全对。
由于教学时间越来越紧了,因此,本单元最后一节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详细讲,而是在本节内容最后补充了演化和灭绝的概念,并告知学生: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生物在进化,也有很多生物在灭绝,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微课和一个纪录片片段,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也能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等。
到这里,第二单元的教学就全部结束了。我渐渐发现,六年级的孩子因为即将毕业,到了后半期都显得有些浮躁,对科学这样的课程显得不是很在乎,再加上很多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有时候课堂纪律的管控都是大问题,我说什么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要稍微快一点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我准备把要讲的知识概念压缩到最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完,然后放一些孩子们喜欢看的有关科学的视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我想这样课堂纪律就会比较好了,当然,也必须要和学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彼此尊重。此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当学生的答案不是我预想的时候,我不应该一味地去否定,而是要追问学生得出答案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就算正确,其实科学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肯定,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