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明白三个概念:一是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二是人类亲代与后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三是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发现本单元第三节、第四节和本节内容都离不开“遗传和变异”这两个话题。所以教学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然后提问: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我们人类又是怎样的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我用视频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是否安全。面对这样的高科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不少学生心里有这样的疑问:人脸识别真的无懈可击吗?我们的相貌是独一无二的吗?我顺势揭题:相貌各异的我们。
在探索环节,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在家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选几位代表描述自己的相貌特征,顺便介绍了相貌特征的概念。接着利用教材上的表格,我先告知学生概念:相貌特征的表现形式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然后让学生记录自己这五种典型性状的特征,形成汇总表,学生观察后发现,只看这五种性状特征,全班重复的特别多,我趁机追问:那为什么你们彼此看起来各不相同呢?这样就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为了尽快解开疑惑,我先做出假设:每个相貌特征表现出两种性状,接着提问:只有一个相貌特征时,可以搭配几种相貌?学生反应很快,齐刷刷地回答两种,接着就是一系列的追问:两个相貌特征呢?三个呢?最后增加到40个。学生因为数学学过乘法分步原理,都能快速算出来,最后基本上摸到规律了,即有n个相貌特征时,可以搭配2的n次方种相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慢慢体会到了人的性状组合几乎是无穷尽的,这一过程也是数学和科学的学科融合。
学生在生活中会发现,双胞胎、亲子之间会长得很像,因此会习惯性地认为双胞胎是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因此在后面的环节中,我结合这一原理让学生意识到人的性状组合有无数种可能,只要观察的足够细致,总能从两个相似的人身上找到不同点,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研讨环节,我引导学生明白了除了相貌特征以外,一些生理特征、行为方式以及疾病也会存在遗传现象,并借此补充了一些遗传病的资料,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我国颁布的一条法规:禁止近亲结婚。这样就又找到了和学生互动的话题,我请知道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近亲是不能结婚的,这样全班都了解了,能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也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