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课程育人】梨花风起正清明

        自从决定好好研究“班主任的相关工作”之后,每天就是看书、带班、思考,不像以前一样一个学期会参加两个比赛来“折磨”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喜欢“上课”,因此在“德育工作”和“上课”之间就有一个融合形式——班会课。所以,在遇到需要思考班会课甚至有比赛的时候肯定不会让自己错过。

       上周一打算午睡,在床上收到了区级主持人的一条信息,建议我申报一节班会课,申报成功用作全市统一培训。当时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立刻打起了精神。这个工作室的班会课研究主题是“节日”,我选择了清明节。设计一稿是根据德育班会课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来设计的比较常规的一节课,当中的亮点是我参考了河南卫视的《清明奇妙游》概念,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一个主题内涵丰富的清明节。但是“奇趣”和清明的基调不搭,于是我在第二天(受到了我重要的人的启发)用情境的概念把整节课串联起来。于是半天写说课稿,半天做PPT,第二天再快速用几分钟的时间录课,并录了一个出境的镜头,十分高效的把我的申报课题交给了区级教研员。

      教研员这样的回复:太优秀了,如果市里采用最好,若不采用的话,我们全区进行。(十分感谢鼓励)

      于是在那天开始,我就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设计课,邀请学生一起录音、录视频,跟我完成这一节30分钟的线上微课。当时觉得被采用的机会比较渺茫,因为清明这个课题具有“赏味期限”,来不及审核。但即便如此,我也非常认真的备这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我也感受到自己是真的非常热爱设计班会课。一是我要去找很多相关的素材,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快速的提升。二是上好一节班会课,相当于研究了一系列相关的课题(比如和节气、节日相关的都有了思路)。三是主题班会课能弥补学生在学科课本知识之外的很多缺失。

        因此在这里简单以这节课作为【课程育人】这个专题的开端。文章不会列明每一节课的细则,但会以此记录: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当下,虽然学生期待清明放假,但对其意义知之甚少,甚至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是封建迷信。在清明到来之际,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感恩思源的实践,我面向六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以“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的线上主题班会课。

       在这节课,我将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邀请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小虎,一起经历“清明这一天”。

       清明那天,小虎开开心心地和爸爸回老家祭祖。小虎开心是因为可以见到爷爷,还可以出去玩儿,但对于要祭拜太爷爷这件事情,稍微有点不情愿。

        在小虎前往祭祖的路上,看到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我会引入“节气”的概念,依据小虎看到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相机从“一个气象变化,一类物候现象,一种劳动象征”介绍清明这个节气,邀请学生在图画、诗歌、音乐的浸润中感受清明的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课中,保持和学生互动,如用腾讯课堂“答题器”功能进行知识竞赛。

       小虎饿了,妈妈拿出昨天做好的青团,并提及“禁烟火”,接着播放学习制作青团的小视频,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在实践中感知。六年级的学生刚学习《寒食》一诗,请学生语音讲解“禁烟火”的典故。

       小虎在路上还看到小朋友在插柳、放风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课前,我会请学生调查家乡清明节的风俗,课上,请2到3位学生结合图文介绍,回答小虎的疑惑。之后,教师相机补充其他学生没提及的民间礼俗及其寓意。

       到了祭祀的地方,祭祀要带什么呢?请学生列一张清单,教师再出示清单,引入“文明祭祀”的话题,请学生现场制作《文明祭祀倡议书》,学习制作手工菊花。

       祭拜结束后,小虎嘟起了嘴(不情愿):“从没见过太爷爷,偏偏也要我来。”而教师则出示绘本《有多远,有多近》,娓娓道来小虎的故事。原来,太爷爷的太爷爷,也冥冥之中和我们在一起……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孟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我们也日趋忠厚朴实了。

        听完小虎的故事,你也一定好奇“自己太爷爷的太爷爷”。请你在清明组织召开家庭的追忆会,邀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为我们讲讲先辈的故事吧。

       是啊,即便先祖离我们而去,但他们也在默默无声地守护着我们,而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创造。远处的思念,近处的陪伴,天涯不见,咫尺眼前。让我们把对先祖和先烈的感恩化成行动,珍惜当下。

        这节课,我依照“追思、感怀、传承”三个梯度,从衣食住行的方面跟着主人公一起体验清明,用故事情境的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也针对网课设计了交互式体验,了解清明蕴藏的文化内涵,指导学生重在实践,正确看待逝去的祖先,感悟血脉的传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万山葱茏,又是一年清明。万物清洁而明净,透着些感伤,更呈现一种生命的教育。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故土生生不息,家因追...
    黎雾洲阅读 3,938评论 4 6
  • 今年发现东方的清明节和西方的复活节好像都在春分之后的日子,想必在地球上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关注生死吧!在清明节这一天...
    夕彦阅读 923评论 0 0
  • 清明时节,风清气朗,万物明媚。按老家规矩,清明当天,出嫁的女儿要早早回娘家,到已故的父母墓前扫墓,父母健在的,女儿...
    九月传奇a阅读 536评论 0 1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张爱敏 这两天,朋友圈满屏信息,不在乎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踏青。 有...
    爱于心敏于行阅读 4,636评论 1 24
  • 文/高太尉 今又清明,又想起了嫲嫲(读音:mama,第一个嫲读三声,第二个嫲读轻声。潍坊一带将奶奶称呼为嫲嫲。)。...
    高太尉阅读 1,8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