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2-3《蚕长大了》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从观察蚕房中的蚕宝宝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蚕房中留下的生活痕迹。接着观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特征。当然,由于学校不允许带小动物,所以本课及后续的观察活动都是学生提前在家里完成的,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带到课上交流。从学生描述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能借助放大镜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从而更好地认识蚕。有的孩子养蚕任务开始得较早,养蚕小报都已经做好交给我了,从作品呈现的情况来看,孩子们能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探索意识得到了培养。有一个孩子最厉害,自己用蚕丝做成了一把扇子给我看,我及时表扬了她手真巧,这一幕把办公室的老师都惊呆了。

  优点:多数孩子对本单元的学习很感兴趣,参与养蚕任务也很积极,上课听得很认真。活动手册上要求画出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孩子们基本上能画出蚕宝宝大概的样子,一些美术功底很好的孩子还能画出立体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长大以后的蚕宝宝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了解了蚕的身体结构,这些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最重要的是知道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不足:在教学“蚕的身体结构”时,学生看到蚕的图片感到不适,很多都把脸转到一边或捂起眼睛,嘴里还不停地说“真恶心”。班级纪律开始混乱,控制住以后,我让学生如果实在感觉不适就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听讲。但后来想了想,这种做法其实不妥,因为学生不敢看图,只用耳朵听是无法将我讲的内容跟图片对应起来的,而且书上也有蚕的图片,学生的恐惧感没有消除,看到还是会害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笨拙的样子虽令人讨厌,但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要想深入了解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我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下“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丝,人们用这些蚕丝做成了很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也许心理会发生变化,从厌恶到喜爱,探索环节就会进行得更顺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蚕长大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在养蚕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分享蚕宝宝的成长变化。上课开始我...
    e05a5864d06c阅读 981评论 0 2
  • 最近这段时间,有些孩子每天都带着蚕宝宝,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的蚕宝宝照顾的很好,但是,这节课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
    十三_c572阅读 4,496评论 0 0
  • 本课是本单元第1课的延续,将4龄期左右的蚕拿到教室,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特征及其行为习惯,继续学习研究动物的一些基...
    你的朋友_52fc阅读 5,519评论 0 1
  • 1.养蚕需要学生较长时间的坚持,所以也需要老师每节课去询问他们的养蚕情况,起到督促的作用。在聚焦环节,我让学生先分...
    昔柳菲雪阅读 3,860评论 1 1
  •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研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
    wwandan阅读 5,902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