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内某物流公司与麦肯锡签订了合作意向,据说费用好几亿人民币,这让同为咨询人员的我们连羡慕嫉妒狠都不敢了。据我的了解,他们双方合作的内容,主要由麦肯锡为该公司打造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当然也包括公司的战略方向等等。包括早前,华为想要进入到欧洲市场时,也是花巨资请国际咨询巨头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管控体系,从而有效的帮助华为打开了欧洲市场,获得欧洲许多最苛刻的国家(企业)的认同,当然,今天看来,华为全球近20万员工的整齐、有序管理或者也得益于这套体系。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使得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动辄谈"管理体系"、"管控标准"、"流程"等等,也一直致力于要构建一套这样的体系,我们曾经在深圳碰到一家做做工程咨询的公司,其老板每次和我们谈话,都是他想要的一个类似公式一样的东西----任何变量,只要放到这个公式里,就能够算出具体的结果来……
上世纪初,有一个管理学家叫泰勒,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简单的理解就是按工序分工,把一件事分成若干个环节、流程、工序,每个人只负责做一件事,极端一点讲,甚至是如果一个工序只需要使用你的双手,那么你连脚都不用带过来,脑袋什么的放外面就行。这样生产效率最高,工人们创造的价值也最多……这种管理思想很快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分成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也是受泰勒思想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觉得管理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一门科学,也是还是一门艺术,而且我认为它总是会随着时代、随着社会环境、随着人们价值观、行为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它应该是更接近人的本性。毋庸置疑"科学管理"在管理学上的地位,而用我们现在的观点看来,他事实上是缺乏人性的,甚至于根本不把员工当"人"看,只是把他/她当作机器、工具,而长此以往下去,人就会特别的乏味、枯燥、最后真变成了机器,所以,我们看到《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每每见到圆的东西,以为是螺丝,就非要上去拧一下,以致走到大街上把人们衣服的钮扣也当螺丝。
在我看来,未来的管理应该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实际需求、社会环境为本,遵循人性,也就是常说的人性化管理。拿60、70和80、90的员工来比较,前者刚出来务工时,基本上是不挑活的,他们有生存压力,只要有工作就干,因此那个时候管理的难度也很小,这些人的表现基本上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而8090却完全不一样,首先,他们基本不会有生存的压力,常常是他们挑活干;其次,他们的信息更加对称,稍感不公、甚至不爽,就拍屁股走人。同时,他们的流动性也更大。很自然,管理前者和后者需要用截然不同的方法。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公司一直都在这么做,比如说微软,给予每个员工带窗的独立办公室;谷歌给员工足够弹性的上班时间、休闲娱乐场所;包括FACEBOOK承诺给到员工业内最高的薪水,事实上,华为也承诺给到员工同地区、同行业最高的薪水,包括我们常讲的传统行业,如海底捞、德胜、胖东来等,他们都是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以及同行中优秀的待遇……等等这些企业,他们都是注重人文关怀管理方式的典范,而他们也都是各自行业的领头羊。
当然,我也并不是讲,我们不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流程、制度,但是我们绝不要认为只要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企业就能如我们所期望那样,尤其在未来的社会中。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管理方式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符合人们实际需求、个性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