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是老百姓对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上去”的朴素期待。应对基孔肯雅热带来的防控挑战,共产党员的担当,不是喊口号摆姿态,而是融在科普宣传的话语中,藏在清理积水的弯腰里,落在帮扶群众的脚步间——用实打实的行动,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要行动在科学科普的前沿。基孔肯雅热症状与登革热相似,有人恐慌得“谈蚊色变”,有人却觉得“小题大做”。这时党员就得主动行动,当好“科普员”,把专业指南变成“家常话”。在社区广场摆个“防蚊摊”,用漫画对比两种疾病的区别;借乡村文化室的大喇叭,用方言说唱让防控要点入脑入心;对独居老人,拿一瓶驱蚊液手把手教“喷在袖口、裤脚”;对担心感染的群众,讲清“发烧伴关节痛要就医”的信号。遇到有人传谣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用权威信息击碎恐慌,以科学驱散群众的困惑迷雾。
要行动在清淤除患的一线。基孔肯雅热主要靠伊蚊传播,而伊蚊孳生的积水点,藏在社区角落、楼道缝隙、绿化带里,看似不起眼,却是病毒传播的“温床”。党员不能满足于“倡议书发了、宣传做了”,得带着“放大镜”走街串巷查隐患,弯腰倒掉花盆托盘的积水,伸手搬开堵塞排水沟的杂物,协调疏通淤堵的水道。遇到群众说“这点水不算事”,就蹲下来指着水面的蚊虫幼虫较真:“一只蚊子就能传病毒,咱不能大意。”要一街一巷扭紧“源头防控”这个总开关,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用行动弄出一片“无蚊区”。
要行动在帮扶群众的实处。防控中总有特殊群体需要搭把手:独居老人眼神不好,分不清驱蚊剂和消毒剂;留守儿童买不了蚊帐或驱蚊液;发热病人行动不便或不知挂什么科。党员得主动“接单”,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给老人的驱蚊剂标上醒目的大字贴,帮着把纱窗缝贴实;为留守儿童送去蚊帐和驱蚊液,帮着贴好“防蚊小贴士”;陪着焦虑的发热群众去医院,帮着对接医生说明情况。把群众的需求记在“心头账”上,隔三差五上门看看,用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愁心事。
基孔肯雅热防控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处处考验“支棱起来”的担当。党员多一分主动,群众就多一分安全。把每个细节抓实了,就能织密防护网,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