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键词:全身心倾听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己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读过这一章之后我才明白有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倾听不过是表面功夫,真正用全身心倾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等等都会妨碍我们的全身心倾听。
看完书中举的这些例子,想到了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
比如,前几天班级要求发一张疫情期间的全家福,在和爸爸合影的时候,他把我散开的头发梳拢了起来,我抱怨道“这样会显得脸特别大”,爸爸立刻说道“怎么大了,一点都不大”或许在他看来这是安慰,可读完这一章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安慰妨碍了他的全身心倾听,在那一刻我的需要只是把头发散下来,尽可能让镜头显得我更瘦一点,而不是寻求一个所谓的“你不胖”
与此对比,寒假我刚回家,进了家门的第一刻就得知了家人去世的噩耗,彻夜难眠的我和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哭诉,其中一个人跟我说了很多,诸如“生老病死是人所必经”“节哀顺变吧”此类,而另一个人只是说了一句“想哭就哭吧,我陪你”。试问这两种回复哪种会令我更释然一些,当然是第二种。作为成年人,大道理我们谁都懂,在脆弱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更多的是一个依靠的肩膀。现在看来,第一个人就是被同情妨碍了她的全身心倾听。
揆诸而论,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要,切莫让繁杂事务干扰自己的全身心倾听。
2.关键词:沟通与反馈
最难运用的我认为在如何给与正面的反馈,倾听很容易做到,表示理解给与反馈的技巧是在体会不是在下结论。
反馈,要勇敢积极一点。
反馈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如果说沟通要放轻松,尽可能不咄咄逼人,那反馈就应该坚持原则,寸步不让。
一个方案、一个计划送到我们手上,它怎么做,怎么执行,和我们未来的工作是否顺利直接相关,这个时候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活中屡见“控制狂领导”,追着员工要反馈,然而殊不知,反馈的重点不是评价某个人做得好不好,而是要让大家的事办得更好。反馈不是得罪人,不是提意见,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难处提困惑。
个人认为,沟通与反馈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各自的特点:
一、沟通无禁区,反馈有格式
“沟通”某事,一般非正式的情况居多,还没有完全敲定。这时我们可以尽量交换想法和意见,引导向我们想要的方向作决定。
但是到了对某事要反馈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就只能在执行层面提出自己的担心,不能再去推翻这个计划了。反馈是比较正式的命题作文,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可以模仿和学习。
二、沟通看态度,反馈看进度
沟通的时候做到态度友善,照顾好对方的利益最为重要。
反馈一件事情,优先说进度,我已经做了什么放在最前面,意见和建议放在最后面。
沟通和反馈相结合便可使信息准确,有条理;能节省对方的精力;前后一致,避免矛盾。
相对来说,反馈内容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出错,反馈含义也并不那么常用。但通过沟通体会并反馈别人话语背后的情绪就比较困难了,这恰恰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而,提高沟通与反馈的技巧,抓住情绪的尾巴,在沟通中思索,在反馈中成长。
3.好文节选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4.小结
非BL沟通要求的倾听,从来不是简单的用耳朵听便可。这里所讲的倾听更为高级,包含了聆听他人的抱怨倾诉,理解他人的处境经历,体会他人的感受,询问他人的需要,并且要沉下心境,不要让自己的惯有思维妨碍了自己的倾听。
他人的言行或许会影响我们的感受,通常我们碍于所谓情面都会选择默不作声,暗暗生闷气,这在情侣的相处之间更普遍的存在,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沟通中能更遵循非BL沟通的原则,积极反馈,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