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拿到《未来教师》这本书的时候,受到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这本书的影响,我以为是站在信息化时代,疫情时代,对于未来教师应是什么样子所提出的,更多的是针对的是未来学校所提出的老师。但是翻开书看到李镇西老师所作的序,更多的是看到了当下作为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才能走到未来,成为未来的样子,未来教师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教师也是理想教师。
这本书自己今天读了第一章的前六节,就所读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一、有一种阅读叫啃读
在我的认知中,阅读只有泛读,精读两种形式。知道“啃读”源于群里、讲座中各个学友的谈话中,原来还有一种叫“啃读”。啃读,就是一点一点像啃硬馒头一样反复的啃。啃读类似于精读但又有差异精读贵在精细深入,而啃读不仅包含精读,也包含泛读、快读。“啃读”二字,让我想到了我们啃骨头,我特别喜欢啃骨头,啃完肉,还要吸骨髓。甚至吮吸一下指头,这种滋味,真的谁啃谁知道。
在这里,每个人都在啃读,如饥似渴的啃读着。“常读常新”,是我又学到的一点。之前自己读书,大多都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看完一本书记不住多少。自己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水没打着但是竹篮湿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而加入打卡群之后,我每天坚持打卡,坚持阅读和写作,日更逐渐倾向于读书感悟,写一篇文章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思考,有的时候很想放弃,每天1500的字数很花费我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啃读的方式读书,收获比之前更多。接下来的任务,我需要把自己之前读过的书目重新拿出来再次啃读,重新梳理笔记。
二、有一种力量叫相信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功不唐捐,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
感谢身边的梁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简书,我从一开始的流水账,到写一写家庭琐事,写自己最近的所思所想,对于课堂教学真正去写的反而很少,自己的思考不深入。看到其他老师的日更,自己来说模仿,开始去关注身边的故事。再接触到学友们的日更,更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大家的文章写的越来越好,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优美,标题上的新颖,更是形式上的更新。叙事类的文章很多,反思感悟类的文章也有不少,书信类的也有,论文式的也在其中,真正到了一个大咖云集的圈子中,每天点评员选出来的的精华、置顶文章更是优中选优。阅读他们的文章,寻找自己写作的思路。让我看到了相信的力量。
而想让别人相信你,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相信来源于何处?来自我们与书中作者的对话,透过一行行文字,看到书中的另一个自己,和另一个自己相遇。在读完《重读陶行知》我写了将近2000字的所思,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的成功,翻开手机备忘录,我自己也难以相信,我会写出来这么多。但是,这是真的。虽然文字很稚嫩,但是谁没有经历过稚嫩呢?相信文字,相信读书,相信自己。
三、有一位朋友叫时间
与时间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时间是最为公正的。一天24个小时,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不偏不倚。在这之前,我以为我们要做时间管理达人,但是管理的根本不是时间,而是自己,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以前不简更的时候,日子也是这么过,而从简更开始,反而存下了不少货。时间,在不经意之间,帮我们保存了许多东西。
而加入小打卡后,用打卡的方式让惰性的自己因外界的约束而多了一份自律,在打卡书写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思绪和所得的一次整理,阅读打卡圈中其他老师的打卡内容已经成为自己每天的习惯,可以让自己看到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收获数倍于自我理解的内容,何乐而不为。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如晓东老师在提到“让打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所说的那样,“浪漫,是与知识初遇时的惊喜”,保持这份惊喜,走到下一步的精确。
日期: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