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让我看到,西贝成功的真因是“产品开发的成功”,定义对了产品、找对了课题,用对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导展开了行动。西贝的产品是整家店,而不仅仅是菜品。西贝经营中遇到的市场情况是渠道发生了转变,由街边大店转变成商圈小店,所以当4P中「渠道」这个变量发生了变化,也使产品、价格和推广需要做对应的调整。因此西贝开启了新的店面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小吃、小喝,小贵”,迎来了大量的扩张。
文中写道:“西贝来找华与华之前,第一次定位是西北菜,第二次定位是烹羊专家。如果定位为西北菜,它的推广就是西北的土窑风格,找西北菜的文化母体、品牌寄生、超级符号,它的母体就是西北农村。那么西北菜和烹羊专家,是4P里面的哪个P?它其实是在讲产品定位。”
这里让我想到前面读到的“西贝的文化母体是蒙古,不是西北。西贝有蒙古文化,没有西北文化。”
这里让我看到,无论是“西北菜”、“蒙古菜”还是“烹羊专家”,这些都是属于「产品」范畴里「菜品」的部分。一方面不能用「菜品」的品类来概括整个企业,另一方面从前面开发「牛大骨」以及打造「那达慕草原美食节」营销日历活动中可以看到,它的使用范畴在推广和传播的层面。
文中写道:“后来,贾总找到我们说要重新定位,因为感觉前两次定位没有达到预期。那么,要不要重新定位?这时候我们用‘华与华课题循环工作法’来思考这个问题。重要的是明确课题,还要找到其中真正的原因,因为我们做很多事情时,一出手课题就搞错了。所以西贝的产品到底是什么?西贝的产品既不是西北菜,也不是烹羊专家,而是『整个店』。产品是整个店,包括菜单、服务等一切都是产品,而不仅仅简单的羊肉或面条才是产品。一家店成功的真因是产品的成功。”
这里让我对前文讲道的『三现主义』和『松浦九条』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当我们没有明确课题,没有找到真因的时候,会把浮在表面的东西视为问题,被表象所迷惑。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找对真因呢?
华杉老师在本书第150页讲道:“「三现主义」指‘现场、现物、现实’,就是要去到现场,盘点现物,发现现实。三现主义是发现问题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也是问题解决的决胜地点。一切答案都在现场,一切创意都在现场。”
这里让我看到,过去之所以被表象迷惑,看不到「真因」是因为没有深入现场,深入现场具体有三个环节,第一是去到现场,在现场亲身经历和体验,在过程中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点;第二是盘点现物,对现场各个环节进行“点检摸排”;第三是发现现实,也就是在现场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对现实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对现场情况有了全面详细的了解之后,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重要性等级的划分,从中提取出真因。然后根据真因明确课题,制定下一步的目标和行动对策。
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通过与客户线上的交流,仅仅停留在他们的反馈和需求上去探寻真因,或是去了一线,但是并没有深入地观察和体会,就无法发现「真因」,即使制定了课题也有可能是偏离了。
华杉老师在本书第153页讲道:“问题就是答案,只要你找到问题,答案就在问题的背面。”
西贝关于「产品」定义的案例,让我对华杉老师讲道的这句话有深切的体会。如果对「产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菜品」上,而不是将整个「店面」视为西贝的产品,那么所有的行动都会围绕创新什么菜、推什么菜展开,就会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市场上的需求……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也就是整个店,菜品、菜单、服务、体验等都属于「产品」的范畴,这其实也是“抓小放大”的表现。
这也给我一个启发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找到答案,要做的不是继续做下去,而是停下来回到原点重新思考问题,即:我认为的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问题?
文中讲道:“2013年,我们明确提出西贝的课题是基于全新渠道的变革,需要重新设计4P的问题。”
这里让我看到,构成4P四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是需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时刻,这一时刻其实也就是「创新」的时刻。
西贝成功的真因:“产品开发的成功”,来自发现了渠道出现了变革,渠道从“原来的街边开大店转变为在商圈开小店”,这时就需要新渠道的变化研发新产品。
渠道变革带来的「产品再开发」的情况在2018年,西贝上线外卖平台上也有体现。
文中写道:“早在2018年外卖刚起步的时候,华与华就提出外卖不是直接把门店的菜搬到线上,而是要为渠道重新开发产品。”
这里让我看到「产品再开发」的一条思路,根据渠道进行产品开发。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厨邦」为经销商开发粮油产品顺带着一起卖,释放“边际效益”。
文中写道:“营销即4P,当你要解决一个营销问题,你手里永远有4张牌可以打,有4个变量可以调节,就是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而这四个变量之间会相互影响。营销是实践,是在尝试中前进,不是一开始全都计划好了去执行,机会和创意是在进行中自然涌现出来的。”
这里让我看到,企业的销售问题其实就是「营销问题」,那么在思考「营销问题」的时候,需要运用的理论是「4P」,因为“4P是营销的一切和一切的营销”。思考「营销问题」其实也就是对4P中的四个变量进行衡量和判断,衡量和判断的前提是源自「三现主义」,在现场把握现状,然后根据现场的情况再明确课题,这样才能保障「实践」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然后才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不然就会出现“做很多事情时,一出手课题就搞错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