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让我对「文化母体」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西贝决定将「牛大骨」作为招牌菜进行开发,从0-1用了五大关键动作打造「牛大骨」这一产品,这五大关键动作中对产品的命名以及举办“那达慕草原美食节”让我充分地感受到“源于母体,成为母体,壮大母体”的力量。
昨天读到关键动作一时,提到对「牛大骨」进行重新命名,把“幸福牛大骨”改为“蒙古牛大骨”,“让「牛大骨」回归到真实的草原母体中。”
文中写道:“西贝的文化母体是蒙古,不是西北。西贝有蒙古文化,没有西贝文化。西贝是内蒙古的企业,贾总是内蒙古人,西贝是内蒙古美食,所以整个这一波蒙古草原美食主题产品的打造,我们的起手式就是回到母体中吸收原力,所以才有了蒙古牛大骨和那达慕草原美食节。”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这是西贝第二次回到「文化母体」,第一次是在解决品牌名传播中‘莜’字不会读的课题时,将西贝嫁接在“I LOVE YOU ”和“I ❤️NY” 这两个「文化原型」上,传播出企业“爱的文化”。
这一次是在打造西贝「牛大骨」招牌菜上,让「牛大骨」回到真实的草原母体中,并通过「牛大骨」源于「蒙古文化」母体,延伸出了一系列蒙古搏克运动、蒙古歌舞表演、「蒙古草原美食主题产品」,由此构成西贝第三大营销日历活动“那达慕草原美食节”。
这整个过程就展现出了,「牛大骨」回到「蒙古文化」的母体上,然后在传播的过程中,运用“「蒙古」的符号——蒙古搏克手”,在行动的过程中一点点地将「蒙古文化」的呈现延伸到“蒙古摔跤”,也就是蒙古搏克运动,每年举办“那达慕草原美食节”邀请草原的搏克手比赛,颁发现金奖励、奖杯,然后进行城市巡回演出,为「牛大骨」代言,通过「蒙古搏克手」的形象塑造西贝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使「蒙古草原文化」通过产品和活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到了秋冬,天气变冷的季节,人们有吃牛羊肉进补的习惯,也是牛羊肉销售的旺季。想到牛羊自然会联想到草原,西贝企业中自带「蒙古草原」的基因,这也是企业存在发展所寄生的「母体」,莜面和蒙古牛羊肉菜系。
这个过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找准课题的重要性,这是「判断力」。
明确西贝的文化母体是「蒙古」而不是「西北」,才有了后续在打造蒙古美食主题产品时的构思,从“回到母体吸收原力”作为起手式,打造「蒙古牛大骨」和「那达慕草原美食节」的动作,并通过对「母体」的挖掘,延伸出“精彩的蒙古草原文化符号”。
从开发「牛大骨」招牌菜“回到母体吸收原力”开始,到打造品牌营销日历活动“那达慕草原美食节”寄生并成为母体的一部分,并在每年售卖「牛大骨」和举办营销日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蒙古草原文化」,更多人通过来西贝吃牛大骨,参与体验那达慕草原美食节,对蒙古草原文化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这个过程也就是让“母体更强大”的过程,即「壮大母体」。
文中写道:“营销日历创造顾客,并且创造品牌言说。和品牌有关的一切当中,能被消费者言说,从而给品牌带来购买和传播效益的部分都是品牌资产。”
“营销日历创造顾客”的原因是:“时间节拍的驯养。
华杉老师在本书第181页讲道:“当我们形成营销日历后,首先,能让顾客形成固定的期待,知道什么时候来这里吃什么。”
西贝在每年2月14日情人节有亲嘴打折活动,在4月有香椿莜面主题产品活动,在6月有儿童美食节活动,在9月有那达慕美食节活动。企业的这些活动到点就开办,消费者也跟着这些节奏,想吃什么,到点就来,这就是“营销日历创造顾客”。
其次是“营销日历创造品牌言说”,与品牌相关的一切,能够被说出来或是产生行动的部分才能被称为“品牌资产”。
言说是词语的技术,也就是修辞学;行动则是来自“刺激反射”,想要行动发生,就要释放出能够激活行动的刺激信号。
本书第42页写道:“信号必须足够简单,信号能量必须足够强,而且必须持续不断,并长时间重复,最好是永远重复。”
这里让我对华与华方法中「超级符号传播的编码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编码本质上是在编码能够激活行动的刺激信号。编码的方式是运用词语和符号的技术,将产品信息编成“固定的信息炸药包”,通过「媒介」将「信号」释放给受众,受众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有「心理防线」,这个「心理防线」其实也就是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讲道的「理性脑」的概念,「心理防线」之所以产生,是逻辑脑被激活调动出来思考和判断的表现。
当受众的「心理防线」被激活,理性脑开始思考和判断的时候,传播的效果就很微弱,可能信号释放只是信号释放,没有带来消费者任何的行为反射活动。
这让我对华杉老师在本书第6页讲道的「品牌的11大目的」有了更多的理解,“品牌的目的是让人买我的商品,买的人很多”。
华杉老师讲道:“要买的人很多,就要知道的人很多,而且重复刺激,反复提醒,所以知名度最重要,广告不能停。”
这里让我理解了「销量」和「品牌传播」的关系,知道的人多,买的人才能多。那么要解决「销量」问题,本质上也就是解决「传播」问题,也就是让知道的人变多,自然买的人也就更多。
那如果让知道的人变多呢?
加大宣传,加强「品牌传播」。
「品牌传播」到底是什么呢?
商家编码→通过媒介传递信号→受众解码
这里让我看到『品牌传播』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商家如何编码,编码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部分是选择什么媒介传递信号?第三个部分是提高受众解码速度。
商家如何编码,其实也就是运用词语和符号的技术对产品重新生产,制作“固定的信息炸药包”。
选择什么媒介传递信号,媒介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自身就有的「元媒体」,如:店面、包装、物料、自媒体等;另一类是需要花钱的「延伸媒体」,如:户外广告、电梯广告、名人推荐、大V带货等等。
华杉老师在本书第91页讲道:“心理防线问题是传播的重大课题。”
华杉老师在本书第202页「消费者的四个角色」中讲道:“消费者的角色首先是受众,受众是茫然的,他并不知道我们,我们通过广告等手段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引起他的注意。”
受众在解码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普遍的情况是,受众处于茫然的、无意识的状态,看见了、听见了就像无效信息一样过去了,并不能引起他的注意;第二种情况是,受众被唤醒了,他注意到了这条信息,但是他在阅读的过程中,“心理防线”同时也被这些信息竖起来了,他知道这些内容是广告,他也知道这些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花钱。这也就是华杉老师讲道的“心理防线问题是传播的重大课题”的含义。
要想解决「心理防线」问题,就需要回到「编码」的部分,在编码的时候就要编出能够绕开「心理防线」的信息炸药包。
如果编出呢?
华杉老师讲道:“超级符号方法,是指绕开受众心理防线的方法,利用人的潜意识,编码本身是在受众的脑海里,用其自己的材料完成的,他怎么会有心理防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