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为例寻找记忆的密码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1-6》后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张涛
本次学习了6个心理效应,其中U形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法则、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3个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但是面对这种“非常熟悉”有些羞愧,虽然熟悉,却没有在课堂上真正运用过。因为我对全书还没有全面的把握,本文只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为例,针对“U形记忆、专家记忆的容量法则、短时记忆优势、首因近因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超限效应”6个记忆法则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应用谈几点见解。
一、把最难的部分放在最前面
每一位学习者都有同样的体会,每册书的前几页非常容易记住,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史地生、数理化;我至今能清楚的背诵《古典文学》中的第一课《女娲补天》,能够详细的记住其位置,甚至标点符号,却对第二课以及后面的唐诗宋词印象不深刻了,为什么?看来是U形记忆的功劳。一本书如此,一学期如此,一个单元如此,一节课亦如此。
U形记忆告诉我们,40分钟的课堂,前20分钟和后10分中为高效课堂,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30分钟,甚至利用好有限的前20分钟,把难以书写的字词、难以诵读的句子等等语文要素放在前20分钟进行。同时要注意吧40分钟的课堂可以人为的分为两个17分钟的课堂,在课堂中间做人为的休息,并把这17分钟也进行高效期——低潮期——高效期分割。低年级的注意力原本就不能保持太长,就更应该合理安排时间。
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法则
不是最难的语文要素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前面就万事大吉了,还应该根据从众多的语文要素进行精炼的提取,保持在7±2的合理范围之内。并且把这7±2的范围也从难易程度开始进行U形划分。
文中说“如果能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而且可以减轻记忆的压力。”如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记忆组块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有些专家说要把相似性组块划分为一类进行记忆,比如说水果、动物、用品等等,可以提高识记的效率;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2019年有一项研究成果对这种组块策略有不同观点。其中有3条,分别是:1)与相似词组块相比, 不相似词组块促进了相似词记忆; 2)不相似词组块的促进效应是通过增强相似词表共同词根的记忆而实现的; 3)不相似词组块的促进效应可能依赖于语音相似性。该结果说明不相似词组块可能是促进相似词汇记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与不相似材料组块相比, 相似材料组块中相似的学习材料相继进行记忆编码,相关脑区的活动会表现出抑制效应, 即对相似材料的反应强度降低。换句话说, 与不相似材料组块相比,学习者在相似材料组块条件下记忆编码相关脑区的参与强度较低,因而可能表现出较低的记忆成绩。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这个研究结果。人的记忆需要比较、想象等等因素,能更好的刺激大脑的那一种记忆效果势必就好。
三、让孩子识记更多的词组
随着学生认知的增长,要逐渐识记长的词组,把长的词组作为一个识记单位,以增加学生识记的数量。这些词组可以是字、词、成语、歇后语、诗句和段落。让这一些词组在孩子们的识记中整体呈现。
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要让这些词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不断的呈现出来,培养随时提取的能力。
四、合理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和孩子们在一起,能得到孩子的喜欢是良好教学关系的基础。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为以后实施有效教育奠定基础;
近因效应告诉我们,课堂小结,力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沟通需要艺术,语言要注意先后顺序,避免消极的近因效应。“在严厉批评学生之后,结束语要妥帖,并且很有必要安慰几句,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尽可能使它产生积极的近因效应。”
五、明了遗忘曲线,遵循识记规律
首先明确的是不是让学生不断的重复抄写、做作业就是运用了遗忘曲线,遵循了以往规律。过多的无用功非但不能在低年级中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使其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取消一二年级的书面作业,在心理学上是有理论依据的。不让学生做作业,怎么才能做到有效识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阅读来解决。
六、超限效应是教育中的大忌
对孩子唠叨和抱怨几乎是家长和老师的法宝,长此以往已经让学生麻木了,今天有老师谈论学生已经没有了对管理者的敬畏心,这种超限效应引起的过犹不及是其根本原因。课堂是、班级是、家庭也是。超限效应不仅表现在以上方面,只要有管理就有很大概率存在超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