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长大,是渐渐剥离掉最初模样的过程吗?
于这两年经历的事情,我曾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举起酒杯问自己是怎么样才算得上真的看透的解脱。19年的除夕第二天,现在记忆起来仍觉一场噩梦,只是时间推移,午夜惊醒时候不会有后背发凉的慎人感觉。
我还记得我看过最阴暗人性的书是东野圭吾的《秘密》,那种“朋友”之间,嫉妒把原本美好的东西一点点腐蚀殆尽,然后在心间堆叠而起层层壁垒,所筑高墙哪里又是人性真善美即可飞越,直到现在我想起一个人毁掉另一个人,窃其作又算得了什么,而窃其作且污其名才是我看到最可怖的人性。28年,所见真不多,所经历更是少之甚少。我自小接受着来自父辈的待人和善,心底坚信正直和善良于人一生之深重影响。遇烂人烂事抱怨在先,凡事在理却又总会在气消之时自省自己有无德行修养有亏,才总没有贤人待人接物的胸怀和气度。
大学时候,我一个人去看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我犹记得起初只因为评分高到离谱,题材也是我爱看的悬疑类。从头到尾,甚至是今天此时此刻,我都无法相信如果真有一场车祸发生,你在明明知道他还活着的情况下,会选择把车沉海。男孩被车撞时并没有身亡(这个情节也被后来的《误杀》套用),作为有一个剧情三百六十度的大反转,我是在那个假扮律师的妈妈撕下面罩的那一刻才顿感慎人。后来的种种更是让走出电影院的我细思极恐。当时还住在忠山上,我回家的一路上还好都不太晚,行人总有两三,那夜回去后的整夜噩梦没敢入睡。现在再回想起来,自己似乎也坚强了许多,或许也不能说看透了十分人性,也能共情理解人性的弱点。但起码就个人而言,至少希望所谓的人性弱点,不要成为自己未来人生的致命点,所以见贤思齐之重要性。
世上恶人总是有的,他不会因为你的善而摒弃自身的恶。不与恶人和小人耍弄手段,因为小人的底线可以低到你无法想像的地步,所以谓之小人。他能行之事,你大多不耻。而你的不耻,是刻在骨子里的修养,跟恶人比起来,这些就是所谓可有可无之物,有无所裨益,无也无伤大雅。敬而远之,方为上计。
大致上做人遵循父辈教导的原则:别人待我好,我待你更好。别人待我不好,我不招惹你。一次两次,事不过三。若是侵犯自身以及家人生命及财产,就当毫不手软,毕竟他们那样做的时候,也从未有半分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