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学的心学课(抖音)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24:精进之“惟精惟一”?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25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26条
学习体悟:
复其心体之本然,就是去除我们内心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傲慢等等,遮蔽心体的这些杂质。一点点的去掉,其实这就是惟精的功夫,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最终达到唯一的目标。
视频第27集文稿:(在记录中,个别地方有为了方便理解,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这条陆澄又问,说惟精惟一怎么用功?
陆澄在《传习录》里面贡献很大,首先在上卷他录了很多,还有中卷。中卷是阳明先生在解答陆澄问的一些问题的书信往来。在那里面阳明先生好多次提到说,自私自利将迎意必。就是说你有这个问题,你把这个问题给他解决掉,其实就一子百当了。哪需要说条条分疏,每一条去一个一个的解释。
《传习录》上卷和中卷都是经过阳明先生过目的。但是下卷是钱德洪先生去收集很多阳明先生的弟子记的。当然有的是拿出来的,有的一些可能拿出来也被钱德洪给删掉砍掉了,还有一些可能也拿出来。比如说王门高弟王畿,他录的应该是不少,在《龙溪全集》里面能够见到,但是在《传习录》里面很少有与王龙溪相关的,都不用说他录的部分了。有专门的人研究王龙溪,如果大家感兴趣,以后我们也可以去讲。(此段是题外话)
陆澄把阳明先生批评他的书信都拿出来展现给大家 ,很多后来的学生就说,陆澄善于问,先生善于答。所谓善于问,是他问的很多问题都比较“偏”,是“反面”的例子,这些问题特别有代表性,阳明先生是怎么样去回答,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都真实的记录下来,所以陆澄先生其实是很值得大家尊敬的,他对《传习录》的贡献很大。好,这话题扯的有点远,我们回来。
陆澄问惟精惟一怎么下功夫?
惟精惟一之前我们都讲过,在《尚书·大禹谟》里面,说“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精惟一是什么意思?
这个精,阳明先生说既然这个精是米字边,那么我们就拿米来做例子讲惟精惟一。
惟精就像说我们在把水稻的壳、杂质都去掉。然后一点一点的达到纯白的米,这个就叫惟一。
那么你要达到纯然洁白的状态,你就需要经过舂簸筛拣。舂米就是把稻壳去掉,簸是把稻壳、糠皮去除,筛是用筛子再去过一遍,然后再拣掉里面一些杂质。通过舂簸筛拣最终达到米纯然洁白的这个状态。舂簸筛拣就是惟精的功夫,然后达到最终只剩下米,没有别的杂质,这就是惟一。
所以他说,惟一就是惟精的主意,惟精就是达到惟一的功夫。
有的人会想惟精是一个,惟一是一个,就跟前面关于下学上达,把它错分成两个道理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个,你下学做好了,自然上达去。惟精功夫做好了,最终指向的就是惟一的目标。
我们一直在说复其心体之本然,去除我们内心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傲慢等等,遮蔽我们心体的这些杂质。一点点去掉,其实这就是惟精的功夫,舂簸筛拣的过程。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最终达到目标,就是复其心体之本然,我们内心本来的样子,与生俱来最初的那个样子。你可以叫它初心,叫他心体,叫他心体之本然都行,就是那个样子。
要经过惟精的过程,达到惟一的目标。所以他讲比如说,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这里有一点我们要注意,那个时候,阳明先生他还把格物致知,作为诚意的功夫。格物致知是为了达到诚意的目标。我们在《心学往事》第十九条里面讲过,从龙场悟道一直到提出致良知,阳明先生教学的教法他是怎么变化的。如果你听过那个,大概能够理解在这一段,他在南京做鸿胪寺卿的时候,还是把诚意作为最重要的核心 ,即所谓立诚。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花一点时间修习心学,心若安定,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