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解析
当被敌国入侵的时候要怎么办,打回去,狠狠地打回去。
假使两国实力相当,敌国已经开始侵犯国土,抢掠百姓,而不采取军事行动,希望以和谈的方式停止战争,那么就是没有给本国国民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
因为和谈的过程中,国土已经被侵占,被侵占的土地上的国民每天都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和谈的结果也免不了割地赔款,即便暂时停止了战争,但是也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所以一纸条约,不能说明和平已经到来;如此,国家已经没有资格统率被侵占的国土上的国民,也没有给没有被侵占的土地上的国民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因为今天可以放弃一部分土地,一部分百姓,明天就有可能放弃今天所没有放弃的土地与百姓,如此自然也会丧失掉国民的信任与依赖。
而将“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解释成“以宽容与谦和的美德来感化敌方”的人,可谓迂腐至极也。
我为什么不敢侵犯别国而等别国来侵犯我呢?是因为我没有生养其他国家的百姓,我主动进攻他国则是不生而有,不为而恃,不长而宰,是下等的不德,所以我要采取守势。
我为什么不敢进寸而退尺,是因为我不敢与之正面硬抗,而选择以奇兵取胜。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握一样;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便可知道这是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之计。
我为什么不敢与之正面对抗呢?是因为我不敢为天下先,我不敢把我的力量放在敌方之上;祸莫大于轻敌,我不敢轻敌,但我敢于使敌方轻敌,如此,敌方将会失去细致周到,言行谨慎,不敢为天下,而我却保有了这三件宝贝,那么胜利的天平会向我倾斜。
我为什么敢用计谋,是因为我也敢为天下先,我敢把我的谋略放在敌方之上。这是因为我的“敢为天下先”是以“不敢为天下先”为根本、为基石的,我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与我的“敢为天下先的想法”是平等的;我做到了“我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也不敢为“我的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之先,我才是做到了真正的不敢为天下先。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战争之前,国家给国民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如此,两军兵力相当的时候,我军必然会胜利。
因为我给国民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当敌方进攻我的时候我采取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之计,我的士兵看到了国土被侵占,敌方的侵略行为使我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没有了原本拥有的稳定的生存环境,故而会成哀兵之势,愤恨使他们忘记了生死,正所谓一人必死,十人难挡,万人必死,天下无敌,加之敌方失去了细致周到、言行谨慎、不敢为天下先,如此我方则必胜。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而成哀兵之势的我军,如虎入羊群,必会痛击敌军而无怜悯之心。所以,此章,老子所表达的主题并不是贵重敌我双方士兵的生命,而是打痛敌军,打到他不敢再行侵略之事。
今日我柔弱,可以打痛你,明日我柔弱,亦可全歼你。有如此之心,才能够给本国国民提供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备注:建议从第一讲依序阅读)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